第三章大明朝议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2350 字 6个月前

像康熙、乾隆那样六下江南的,实在太少有。正因为少有,才被后人附会了无数传说,给后世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无数素材。

明朝皇帝,可没人惯这个毛病。想下江南,也就是想想罢了。

李鋕道:“万岁可不能动游历之念。万岁一动,万人随行,靡费巨大,实在有伤国体。”

万历道:“朕也可以轻车简从,回南京都城看看总是可以的吧?”

这一下大臣们彻底明白了,万历这是真动了下江南的心了。

按理说,南京才是正牌的都城,京师不过是陪都。可是这一陪百多年,京师早已经转正了,南京不过是个名义上的都城。想去看这个都城,就是想逛江南。

不过一想这万历,10岁就从事皇帝这个职业,到现在一干就是46年,虽然说是富有天下,可天下什么样子,他却不知道。也真是可悲。

普通人干一个职业几年,往往就腻了,想着跳槽,换换工作环境呢。万历却没有这个资格。也真是够郁闷的。不过郁闷归郁闷,你想离经叛道,那是万万不能。有这么多大臣看着呢。

李鋕道:“万岁坐拥十三省广袤国土,是定江山的胆,怎么可以轻动?”

万历道:“李易也有了很大地盘,现在海外知道的拿下了安南,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有多大呢。情报不是说李易有许多军队,出师海外了吗?李易还不是江南塞北,想去哪去哪?听说还常常是孤身一人行走?”

礼部尚书何宗彦道:“李易能安然行走,还不是万岁治民有方,四海升平。。。。。。”

万历道:“何尚书,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在这灾民遍野的时候,说这话就不脸红?你不脸红,我也脸红。”这一句,真让何尚书脸红了起来,这马屁拍到蹄子上了。万历看何尚书的囧样,也不为己甚,说道:“不谈这个事儿了,还有奏议吗?”

大家知道,万岁这是烦了,想退朝了。可是正事没办呢。

兵部尚书黄嘉善出班跪倒道:“万岁,臣有本启奏。今年辽东将士,粮草不济,冬衣不济,饷银不济,眼看过年了,军心不稳,再不抚军,很可能会出大事。”

万历不乐道:“什么大事?莫非这些兵想造反不成?”

黄嘉善道:“万岁忘了辽东矿税酿成的兵变?”

万历一下无语。

当时他派了太监去辽东,横征暴敛,多城士兵鼓噪哗变,最终朝廷费了巨大财力,才平息此事。如今旧话重提,也让他心下一惊。

黄嘉善继续道:“如今这些军卒恐怕不会从京师要粮草了,把他们逼急了,恐怕他们会学辽阳,直接去投了开荒团。这事可不可不防。今年开荒团的粮食,多得堆成了山,实在没地方放,只能喂猪。我们的士兵却饿着肚皮。老臣多次上表,不见万岁批复,现在再不筹措粮饷,恐怕这一过年,辽东就会有许多城,不再是大明的了。”

这黄嘉善可不是危言耸听。过去士卒没去路,不得不在大明苦挨,如今有了这开荒团的去路,真随时就会跑路。

万历帝也变了脸色。可是他也想不出办法。把福建水师卖了1000万两银子,杯水车薪,军队拿去的钱还不够还积年陈欠。这天下东也闹灾,西也闹灾,窟窿都堵不过来,现在还哪有银子贴补辽东?

何宗彦对万历叩首道:“老臣有一事不明,

想请教黄尚书。”

万历道:“你说吧。”

何宗彦问黄嘉善道:“黄尚书,你的辽东士卒,现在的作用是什么?”

黄嘉善道:“士卒职责,当然是保国安民。”

何宗彦道:“辽东已经全是开荒团的地盘了,黄尚书确定开荒团需要您的士卒保护?”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殿里,立刻嗡嗡声一片。

这辽东各城,肯定是聋子耳朵——摆设了。仔细一想,居然出了浪费钱粮,什么作用也没有!

开荒团纵横辽东,如今可不是当初的几千人马,而是十多万人。李胜义雄踞辽东,宵小辟易,努尔哈赤都跑得远远的,逼得去朝鲜开辟地盘了。

辽东士卒,眼看移民多得是粮食,换从前,早去抢了。现在借个胆子也不敢。恐怕李胜义在暗处,就盼着他们能骚扰一下百姓,好给他个借口,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