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朝中引见暗自谋划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41 字 8个月前

王猛沉声道:“我大秦与燕国不日便将有一场大战,慕容垂燕之重臣,留在我大秦,迟早是个祸患,我得让陛下将其除之。”

李化道:“可是今日陛下亲自出城迎接,又亲赐府邸,想必是准备深相接纳,陛下会听师弟的吗?”

王猛知道苻坚的性子,他将世间上的一切都想得十分简单,从不以恶意去揣测他人。做一个仁慈之君,自然是没有错的,可是若是对敌人仁慈,那便是对自己残忍。

王猛道:“若陛下不听我的,那我也只好另想他法了。”

李化道:“师弟已经决定了?”

王猛叹息一声,说道:“大秦能有如今的局面,是满朝俊杰经营了十余载的结果,我可不愿看到将来大秦毁在外人的手里。”

与其说是满朝俊杰,还不如说王猛和苻坚独任其责,十余年的埋头经营,已经给了苻坚混一天下的资本,王猛的一生夙愿也都压在了大秦身上,如果

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毁于一旦,王猛如何能甘心。

李化道:“难道师弟不怕百年之后,因此为人所诟病吗?”

王猛闻言,不禁大笑道:“我死之后,后人如何评说,与我何干,只要现在我自己无愧于心便是了。再说了,为了天下太平,为了百姓乐业,岂能处处慈悲心肠,要知道,世上没有人是真正慈悲的!”

王猛的理想李化十分清楚,他要整顿这混浊不堪的世界,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在他的经营下,大秦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现在他要做的,便是让天下人都能享受太平。

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理想,它会产生太多的意外,会有无数人来阻止王猛实现他,而现在它的头一个大敌,便是东边的燕国,而慕容垂恰恰是燕国的皇叔,王猛怎能对他放心。

李化道:“师弟说的是,自古以来,就是圣贤,也并不是全无过错,更何况师弟的目的是好的,对大秦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王猛道:“这世间,恐怕也就师兄真正的知我了!”

李化笑道:“依我看,真正知你的乃是陛下,试看从古至今,君臣想得,能如师弟与陛下者,又有几人?”

王猛道:“陛下知遇之恩,我自然是肝脑涂地,竭力以报,可是陛下却不如师兄一样,能懂我的心。”

李化在华阴公门下,也算是高徒了,而且一生淡泊名利,要说早可以学师尊那样,隐居山林,做一个世外高人,可是他却没有,他一直留在王猛身边,任劳任怨,出谋献策。

自然,这其中肯定有当年受师命之故,但更多的则是他师兄弟二人互为知己,李化又曾受兵乱之苦,知道在这样的天下形势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王猛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自然要尽力帮他。

李化闻言,与王猛相视一笑,说道:“与师弟在一起二十余年了,倒是第一次听师弟说这样的话,师弟既然决定了,那便放心去做吧,师兄一定全力支持你。”

王猛点点头道:“有师兄这句话,小弟便放心了。”

第二日,朝堂之上,苻坚神采奕奕,像是遇到了什么喜事一样,在听完百官朝奏之后,对百官说道:“今日之事,已然议毕,本该让众卿退朝回府,但今日朕还要留众爱卿一会儿,向众爱卿引见几位贵客。”

说完,苻坚对身旁宦官道:“宣。”

那宦官闻言,当即高声道:“陛下有旨,宣燕吴王慕容垂、太原王慕容楷、世子慕容令入朝觐见。”

话音一落,百官不禁都将头往殿门处望去,看看进来的到底是何许人也。

昨日苻坚亲自出城接人,百官都听到那么一点消息,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是谁!

现在一听,都有些吃惊,心中都充满了疑问。

只见慕容垂三人进入殿中,对苻坚行礼道:“臣慕容垂(慕容楷)(慕容令)拜见天王陛下。”

苻坚抬手道:“三位爱卿请起。”

慕容垂等闻言站起,苻坚又问道:“卿等初至长安,昨夜可还住的习惯?”

慕容垂道:“烦陛下费心,臣等受陛下恩礼

,倍感荣幸,至长安如归家,岂会有不习惯。”

苻坚道:“既然如此,那朕便放心了。今日请卿等上朝,便是让百官都见见三位,先熟悉熟悉,以后好一起共事!”

苻坚言下之意,便是要让慕容垂真正在大秦做官,参与大秦的某一项政务。

这话一处,朝上的许多官员都露出了吃惊的神色,似乎都在想,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叛臣,怎么便要和他们共事了!

慕容垂推辞道:“臣等燕之弃臣,承蒙陛下不弃,予以收留,臣等已是感激不尽,臣等何人,敢干圣朝之政。”

苻坚道:“朕昨日已与卿言明,天生贤杰,自当共定天下大事,卿有大才,朕岂能弃而不用!”

慕容垂道:“圣朝英杰毕集,臣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臣之才力,岂可比诸重大臣,愿陛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