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士兵闻言退下,桓温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大声道:“来人。”
话音一落,门外走来一名士兵,行礼道:“小的拜见大司马。”
桓温道:“去,将冠军将军邓遐请来。”
那士兵闻言离去,不一会儿,邓遐便来到了桓温面前。
一见到桓温,邓遐便突然双膝跪倒在地,连磕三个响头,然后说道:“末将出师不利,导致大军陷入如此境地,请大司马处罚。”
原来邓遐接连吃败仗,心中十分忧惧,这一次又突然被桓温召来,以为桓温是要问他的罪,心想与其被桓温将罪状一条一条的说出来,还不如自己请罪来得痛快。
桓温知道邓遐的想法,对此也不多说,说道:“邓将军误会了,我这一次将你找来,并不是问罪,再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就算要归罪,也是身为主帅的我罪恶最深…”
邓遐听桓温这么说,连忙道:“大司马千万别这么说,末将不是这意思。”
桓温道:“现在慕容垂步步紧逼,已到襄邑,我军连遭丧败,军心受挫,若是正面迎敌,恐难以得胜,唯今之计,只有暂避其锋芒,待日后再行报仇
。所以我想请邓将军帅军守住襄邑,拖住慕容垂的追兵,而我帅部,先行撤离。不知邓将军可愿受命?”
桓温话已说到此处,邓遐如何还敢拒绝,连忙道:“大司马有命,末将岂敢有辞,末将领命。”
桓温道:“好,我欲留三千兵马给将军,将军看足够了吗?”
三千兵马,若是两军数量相当,要说守住一个小小的襄邑,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现在邓遐面对的是数万虎狼之师,慕容垂又是百战名将,以十倍之众,想要攻破襄邑,恐怕连一个时辰都要不到!
可是邓遐却不能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因为桓温既然说了只给三千兵马,那他肯定是经过了仔细的思考,他根本就没有打算真正守住襄邑,一切只不过是想拖延片刻罢了。
邓遐道:“大司马智计无双,说三千够了,那必然是够了。”
既然桓温已经决定放弃自己的性命,邓遐此时也顾不上什么尊不尊重了,不禁出言讥讽了一下桓温。
桓温对此虽然心中不喜,但想到现在邓遐还
有用,他也没必要和一个将废之人计较,说道:“那好,邓将军就下去准备吧,我明日一早便帅军离开襄邑。”
邓遐闻言,退了出来,此时他的心里可谓是百感交集,不禁想到,自己戎马一生,为大晋东征西战,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被遗弃的结果,这可真算是极大的讽刺了。
明日桓温便要走了,那自己呢?是真的就此命陨襄邑,还是再为自己的生命搏上一搏,换取不一样的未来!
在尚有一丝生机的时候,没有人愿意选择死亡,邓遐自然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第二日,桓温帅大军从襄邑南城门离去,留下邓遐手下三千余人镇守襄邑。
然而让桓温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帅军离开半个时辰之后,慕容垂便开始对襄邑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第一轮进攻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邓遐便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帅军撤离!
而且撤军的方向,还和桓温的并不一样。
随着邓遐的不战而退,慕容垂很快便进入了
襄邑城中,然后紧接着,没有片刻停歇,慕容垂便率领大军朝桓温撤军的方向追去。
至于邓遐手下那几千兵卒,慕容垂根本就没有兴趣,任他逃去。
桓温对着一切并不知情,他还以为邓遐至少可以坚守襄邑半日,为他赢得撤退的时间,现在正疾行在南撤的道路上。
然而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襄邑城南不过四十几里处,有一设伏的绝佳之地,名为东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