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固执己见心灰意冷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406 字 8个月前

郗超道:“我军自入燕以来,所向皆捷,军中将士,士气百倍,皆有立功之心,如今黄河近在咫尺,明公但可下令全军,疾驰而进,度过黄河,直奔邺都,则燕人夺气,必束手而降,明公以灭燕之危,回朝受赏,不亦美乎!”

桓温闻言,心中虽然对郗超所言甚是欣赏,但是他却没有那个胆量去尝试,若是一路直驱邺都,有可能如郗超所言,慕容暐束手投降,也有可能使得燕人孤注一掷,拼尽全力,作最后一战,而这,正是桓温所担心的。

他怕燕人绝地反扑,将他的北伐大计给毁了。

十五年前,桓温北伐秦国,想要收回关中,虽然最终失败,但那时的他才不过四十余岁,还算富于春秋,他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可是他现在已近六十高龄,这一次北伐,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统兵出征,他绝不能失败,因为他已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郗超的才智,桓温十分清楚,他相信郗超说出这样的话,绝对是经过了缜密的分析,仔细的思考,可是他不愿冒险,即使有一丝失败的可能,他也会选择另寻他途。

桓温道:“现在离黄河尚远,前方如何,还不尽知,等大军渡过黄河,我在考虑嘉宾所言。”

郗超闻言,不禁大为失望,这是他第二次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是桓温却再一次的拒绝了,只是这一次,他拒绝的稍微委婉一些。

可是机智如郗超,又怎会看不出桓温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郗超不再说什么,而桓温也起身离开船舱,走到甲板上,望着滚滚的河水,胸中不禁汹涌澎湃,幻想着攻入邺都,成就一生伟业的那一刻。

而另一面,慕容臧大军终于来到了黄河渡口,乘船度过了黄河,八万大军,顺着清河而下,不过两日,便和傅颜逃回的残军相遇。

傅颜见到燕军前来,不禁大喜,就地迎接慕容臧。

慕容臧见到傅颜满身泥血,狼狈不堪,再看他手下的两千多将士,各个垂头丧气,有如丧家之犬

,心中不免对在军中素有威名的傅颜满是鄙夷。

而傅颜此时,却将慕容臧看作救星,根本没有想到慕容臧此时心里竟是这般想法。

傅颜见礼道:“末将拜见乐安王殿下。”

慕容臧道:“傅将军请起。不知傅将军可是和晋军交过战了?”

傅颜道:“说来惭愧,末将本来率领五千精兵,驻守林渚,准备待桓温率军经过之时,打他一个伏击,可是谁曾想,就在三日之前的夜里,一大股晋军突然趁夜进攻林渚,末将一时求胜心切,中了晋人计谋,导致林渚失守。

不过现在好了,殿下率大军赶来,咱们正好可以夺回林渚,从新占据对清河的控制权。若殿下不弃,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军引路。”

慕容臧闻言,不禁大惊道:“你说什么?林渚三日前便失陷了?”

傅颜道:“从那夜至今,整整三日有余了。”

慕容臧望着傅颜,不禁疑惑道:“傅将军这是糊涂了吗?林渚已失陷三日,桓温大军肯定早已离开林渚,现在最重要的,便是阻击桓温大军,只要击

败了桓温大军,林渚不久自然收复了吗?”

傅颜道:“殿下有所不知,这林渚又名白雁坡,这白雁坡是可谓是控厄清河,谁要是能占据白雁坡,谁就能掌控清河,这样一来,桓温无论是从清河运粮,还是从清河进军,都要担惊受怕,拿下林渚,实则是阻止了桓温!”

慕容臧突然笑道:“依本王看,傅将军真是糊涂了,桓温大军既已过了林渚,傅将军所说的林渚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岂不毫无意义,现在不全力阻止桓温,而浪费时间在毫无用处的林渚上,这岂不是舍本逐末么!”

傅颜似乎还想争辩,说道:“可是…”

然而傅颜话刚出口,慕容臧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说道:“傅将军若是执意要夺回林渚,本王也不好不予支持,我看傅将军手下还有两千余人,本王再借傅将军五千精兵,助将军夺回林渚,将军看可足够了吗?”

傅颜闻言,不禁感到十分失落,五千人,加上他收下的两千人,一共七千,虽说也不少,但是面对占据有利地形的晋军,他们的胜算还是十分的低。

再说傅颜早已听出,慕容臧虽然嘴上说借兵

,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借兵的意思,他又何必自讨没趣呢!

只是他不禁突发感慨,感慨大燕就要从此衰败,毁在这一群没有见识,却狂妄自大的年轻人手上!

他不禁想起了太原王慕容恪,想当初自己在太宰手下领兵,所向披靡,从未败过,而且自己当年还曾助太宰平定了慕與根的叛乱,可以说大燕的强盛,有着他的一份功劳。

可是自从太宰去后,大燕很快便不是自己所忠爱的那个大燕了,太傅执政,官场上渐渐变得乌烟瘴气,货赂公门,官举非才,一大批正直的大臣被排挤,一大批干练的能吏被替代,就连他,也被排挤出了邺城,出任地方。

现在慕容臧手下八万大军,竟然没有一点战略眼光,作为一军统帅,只知着眼与眼前,傅颜很失望。

傅颜道:“既然殿下说能阻击桓温,便可收复林渚,那末将何须再多事。如殿下所言,末将确实老了,也糊涂了,再也不堪领军之任了,今日,末将就将手下这些将士交给殿下,末将从此回乡,做个农

夫,度过余生,还望殿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