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千里急报议退敌兵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98 字 9个月前

慕容评道:“以臣愚见,众人之智,胜于一人,不如速召大臣进宫议事,商议对策。”

慕容暐道:“是,是,是!来人,速去召诸王大臣进宫议事。”

慕容暐话音一落,殿中宦官几乎全都出宫传旨去了,只留下一人,在这伺候着慕容暐。

慕容暐问道:“之前太傅不是说桓温绝不会前来入寇吗?现在怎么他都带兵攻到了金乡?”

慕容评闻言,心里一阵惭愧,要是之前在得到桓温大举调兵消息的时候,派兵加固布防,那么桓温绝不会进得如此迅速,造成现在后知后觉的局面,他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慕容评道:“此前诚为臣之失察,请陛下责罚!”

要是责罚能够退兵,慕容暐也许现在就会将慕容评削官罢职,但是事实却是他现在还必须倚仗慕容评,因为他手里管着天下兵马,没有他的帮助,凭自己一人,如何能退敌。

慕容暐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太傅一时失察,何足深究,为今所虑者,乃是如何让桓温退兵。”

慕容评道:“桓温此人,想必陛下早有耳闻,他所求的,不过是北伐立功,回朝立威。其心不纯,岂能如意!”

慕容暐道:“难道太傅现在已有了退敌之策

?”

慕容评虽然话上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如何退兵,桓温不仅野心大,而且他也有着出类拔萃的用兵能力,放眼天下,真正能与之匹敌的,也许只有过世的慕容恪而已。

至于他自己,他已多年未曾上战场,对桓温,他并没有胜算。

慕容评也没有遮掩,直说道:“回陛下,臣暂时还没有。”

既然慕容评自己说他没有想出来,慕容暐又问道:“那以太傅之见,我朝中之将,谁是桓温之敌?”

慕容评道:“以臣愚见,若太宰尚在,桓温必不是敌手!如今朝中,诸将皆不比太宰,若有人能敌桓温,当在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慕容评的言下之意,便是慕容臧等人,至于慕容垂,早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慕容暐道:“太傅所言,可是乐安王?”

慕容评道:“乐安王曾随太宰出战,所向有功,又是至亲,必可保大燕社稷。”

说话间,不觉已过了一个多时辰,殿上渐渐的进来了些人,其中便有乐安王慕容臧,下邳王慕容厉,还有司空皇甫真,而最让慕容评想不到的,还有吴王慕容垂。

一时间,殿中聚集了十余位朝中大臣。

众人礼见之后,慕容暐道:“今日将诸位爱卿召入宫中,乃是要议一件大事,据可靠军情,晋之大司马桓温率数万大军入寇,现在已至湖陆,诸位爱卿可有退敌之策?”

众人闻言,不禁大为吃惊,桓温入寇,怎么现在他们才知道,紧急之中,又该如何抵挡。

一时间,众人开始激烈的讨论了起来,突然,慕容厉道:“桓温年近六十之老叟,竟敢举兵犯我大燕,臣虽不才,愿领兵前往退敌,请陛下准许。”

慕容厉现在才不到三十岁,两年前曾领兵攻入泰山郡,打得泰山太守诸葛攸落荒而逃,此时的他正年轻气盛,心高气傲,对于老迈的桓温,自然不怎么放在眼里。

慕容暐道:“诸位爱卿以为呢?”

慕容臧道:“桓温前败灞上,可知徒有虚名,若其连攻郡县,而我军不出,则桓温得志,臣以为

当速派大军前往抵挡,挫其锋芒,使其知难而退。”

皇甫真道:“臣也以为当派兵阻击,臣虽年老,愿领兵退敌。”

皇甫真自从慕容廆时便效力于慕容氏,可谓是四朝元老了,而且他也曾领兵出征,每战皆捷,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

但是慕容暐道:“司空心系社稷安危,实乃天下之福,但司空贵重之身,宜在府中善养,退敌之事,交与后辈便是。”

皇甫真道:“谢陛下体恤,陛下既不愿臣前往,臣斗胆为陛下荐一可退桓温之人。”

慕容暐闻言,已经料到皇甫真说的是谁,但他还是问道:“哦?不知司空说的是谁?”

皇甫真道:“便是车骑大将军,吴王。太宰在时,数称吴王领军之才,臣虽驽钝,然太宰高识,所言定不会差的!若能以吴王领军,桓温必无可为。”

果然是慕容垂,慕容暐知道慕容评与慕容垂向来不和,此时望向慕容评,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见。

慕容评道:“吴王国之重臣,退敌之事,何须劳动吴王,我看下邳王便可胜任!”

慕容垂闻言,嘴角微微一动,但立刻便恢复了平静,似乎他早已料到了这个结果,早已看淡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