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大赦境内消息被泄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67 字 8个月前

大殿之中忽然恢复了宁静,再也没有苍蝇那惹人心烦的鸣叫声。苻坚也就不再去想那事,他毕竟是九五至尊,怎会为了个苍蝇,就在近臣面前失了风度。

苻坚写完,说道:“两位爱卿看看,觉得朕写的这篇赦文如何?”

苻融本是个有才之人,以前曾作《浮屠赋》,广受长安有识之士的赞赏,文采自是一流。

而王猛不仅治国是个能手,就在写文章上也丝毫不逊色于当朝名士,为文自成风格。

两人一同将头凑过去,在心里默念苻坚所著赦文,不一会儿齐声道:“陛下文采飞扬,臣实在佩服。”

苻坚闻言,笑道:“既然没有问题,那便等明日早朝之时,公之于天下。”

王猛这时又道:“禀陛下,臣请大赦之后,即广建官学,为国家备才。”

苻坚道:“景略不愧是朕之股肱,时刻心忧国家,前些日子,爱卿不是在准备兴修太学吗,现在

可有眉目了?”

王猛道:“相信两月之后,便可以选学子入学,但是太学所能容纳的实在太少,我大秦还是要广修学校,方为上计啊。”

苻坚道:“这事慢慢来,先将太学办好,其他的随后再办。”

王猛闻言,只得道:“臣遵旨。”

苻坚这时对着苻融道:“博休辅助景略一年多了,可有些感悟?”

苻融道:“臣弟驽钝,一切皆是倚仗王大人,臣弟不过是奉职而已。”

王猛闻言,似乎想要说什么,不过话还没有出口,苻坚道:“景略之才,固能综理大任,不过贤弟也要好好向景略请教学习,将来也好为朕和景略分担一二。”

苻融闻言,回道:“臣弟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苻坚这言语之中似乎有让苻融以后接替王猛的意思,但王猛也不怎么介意,因为王猛足足比苻融大了十五岁,现在苻融也不过是个刚刚弱冠的公子。

而且王猛对苻融十分欣赏,而且又是皇亲,

将来要是由苻融来接替他,也许是大秦最好的选择。

三人趁此时机,开怀畅谈,好不欢喜,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在外通报道:“御史中丞邓羌求见。”

苻坚听邓羌求见,心想他这时前来,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说道:“宣。”

邓羌进入殿中,见王猛和苻融在内,心中不禁觉得奇怪,不过这时他也并不关心这其中的原因,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向苻坚禀报。

邓羌见礼道:“臣叩见陛下。”

苻坚道:“爱卿请起,不知爱卿此时进宫,可是有要事禀报。”

邓羌道:“正是如此,臣今日听巡城官吏禀报,说长安百姓相与言‘官今大赦。’一时间长安城内无人不谈论此事,臣特来向陛下禀报。”

苻坚闻言,望着王猛和苻融,大惊道:“禁中无耳,我等三人共议此事,何从得泄。”

王猛和苻融同时道:“臣等也十分疑惑。”

邓羌闻言,问道:“难道陛下真的准备大赦?”

苻坚道:“爱卿所言不差,朕今日与两位爱

卿因凤凰出现,共议大赦,却不知这消息是如何泄漏出去的!”

邓羌道:“既然果有其事,那必是有人将消息传出宫中,使得世人皆知。”

苻坚闻言,心中大为不喜,心想难道自己的身边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岂不是自己的所有行藏都被人监视着。

对于苻坚来说,这绝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他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卧榻之侧。现在有可能泄漏的大赦诏书,以后就有可能泄漏国家大计,这更是他不能让它发生的。

于是苻坚正色道:“那便请爱卿将那泄漏消息的人给朕想办法找出来,朕倒要看看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邓羌道:“臣遵旨。”说完便转身出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