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辰终于叹了一口气,这些百户虽然没多大见识,但在他一怒之后,也能对问题产生重新的认识,这还是让刘卫辰多少感到了一丝安慰。
刘卫辰道:“那就快去做吧,争取让秦人的防范早日变得松懈,咱们也可以早日施行计划。”
这次有了各百户长的配合,匈奴部众也开始全心的投入到学习耕种田地当中。
匈奴人的这一突然变化,让那些一直监视着他们的秦兵感到十分诧异,他们赶紧派人前去向贾雍报告这一情况。
贾雍听闻之后,也搞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误会了刘卫辰,但由于时间尚短,而且对这贬官之恨依然不能释怀,贾雍命令道:“不管匈奴有何动静,依然不要放松警惕,继续监视,按时上报。”
时间一晃已经两月过去,刘卫辰部众所耕田地里拨下的种子也早已经发芽成长。看着田地里的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幼苗,他们的心情却并不能高兴起来。
两个月过去了,他们除了耕作,就没有再做过其他的事情,因为秦人对他们的监视丝毫没有松懈
,他们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出去查探,这让他们如何能开心得起来。
刘卫辰不知道的是,如果贾雍没有因此而贬官,也不会如此紧盯着他不放。正是因为心中这一难以磨灭的仇恨,使得刘卫辰的计划迟迟不能得到实施。
刘卫辰也开始急了,他完全没有料到秦人会有如此深的防备之心,更没有想到进入秦国两月之久,竟几乎没有一点收获,甚至连云中的地形都还没有弄清楚!
刘卫辰开始打退堂鼓了,他不禁对里外夹击这个计策失去了信任,想要谋划新的出路!而就在这时,临近匈奴的代国传来了一个消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王妃慕容氏薨逝。
刘卫辰听到这一消息,突然心思大动,心想这代国立国数十年,能够屹立不倒,自然有它的特别之处,其中实力的不容小觑更是不争的事实,不然燕国的慕容氏怎么会远嫁代国呢!
现在刘卫辰虽然依附秦国,但却得不到信任,处处受到限制,从根本来说,还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够强大。若是他的实力够强,也可以像拓跋氏一样,
立国一方,谁也不敢轻易进犯。
刘卫辰心想这代国实力虽强,但并不是秦、燕的敌手,现在也一定需要广结盟友,不如趁这次代王妃薨逝,前往代国会葬,与代国建立盟友关系。
刘卫辰心中想定,便立马派出使者到各处寻找礼物,准备在前往代国会葬时进献!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刘卫辰便带着数百随从,前往代国,希望这一次能够有些好消息。
刘卫辰到达代国之后,着实令他感到受宠若惊,因为得知刘卫辰不远千里前来会葬,拓跋什翼犍竟然亲率群臣前往迎接。这是多么大的礼遇,让刘卫辰如何能不庆幸这一次来得对了。
刘卫辰在拓跋什翼犍的安排下,住在了代国最为豪华的驿馆,每日都是盛情款待。可是刘卫辰在驿馆中呆了几日,也没有见到燕国的使臣,不禁心中大为奇怪!
不过燕国的使臣来不来对他的影响并不大,他只需要达成他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了。
几日后,刘卫辰在代国官吏的陪同下,一起参加代王妃的葬礼,葬礼上,典章乐器具备,陪葬品无数,虽然她是代王的王妃,规格本该很高,但刘卫
辰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葬礼规格,他对此十分羡慕。
他站在一旁,虽然没有面露忧伤,但也面色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事。
刘卫辰心想代国不过是鲜卑族建立的小国,就已经有这么多中原的典章制度,那现在占据中原的燕国,和占据关中的秦国该是如何的完备。
然而现在的匈奴还是如此的野蛮,不通教化,让他怎么能不羡慕呢!
刘卫辰在葬礼上悄悄的环视四方,寻找着燕国和秦国的使臣,然而搜寻了几遍,都没有发现两国使臣的踪影,这让他不得不感到十分惊奇。
难道此次前来会葬的只有刘卫辰一人不是代国之人吗?刘卫辰自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也想明白了为什么拓跋什翼犍会对他有如此礼遇。
而为什么燕国没有派使臣前来,也是因为四月前安葬慕容俊之时,拓跋什翼犍也没有派出使臣,要知道燕国是皇帝驾崩,情况非同小可,代国既未来使,那么这次代王妃薨逝,燕国又怎么会派使臣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