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现在是一整天条的产业链。石崇根本不知道他的做法损失了数百上千户、上万的百姓的利益。
然而世人都觉得,这些都是他郑氏的雇人,雇人吃不起饭了,怪得了刺史?
就连自家雇人们恐怕也不会怪罪刺史,只会埋怨主家吧?
然后,郑胜在半个月前还寻思着要不要来场万人游行,让人们去堵刺史州府的大门。
这异想天开的想法自然被三泉堂里的众人一致否决。
郑胜事后想想,觉得这样干了,石崇一个“民乱”、“造反”的帽子栽下去,他肯定玩完!
作为在前不久得知自己已经成为了拥有了数百工人的工厂主,还沾沾自喜的郑胜,现在感觉到了这个时代对他的深深恶意。
好好混下去,难啊!
郑汶建议到外地去开“分厂”,自然是很恰当的一步棋,可对于在这个春天急需农具耕作的农民来说,不啻于是救不了近火的远水。
郑汶当然明白:“我们既然要坚持下去,一些农人的损失也在所难免。我们又不是天上的神仙,能做好所有的事。尽力而为就好。”
“滞销的产品,我想半价卖给万泉乡、以及曾经参与挖寨南湖的农户。寨南湖还不够大,今年、明年肯定还得继续挖。给了挖湖村民福利,会有更多
人参与进来的!”郑胜提议。
郑汶想了片刻,竟然出乎众经理们意料地点头了,他同意了郑胜的安排。
经理这名字自然是郑胜力争的结果——这也是他最近“换名大计”的成果。
换名不是郑胜一个人能决定的。这一个多月来,郑胜、郑汶两人不断通过飞鸽传书,商量这件事。
最后两人达成了统一的结果。
比如主事人的称呼,主要是经理,有负责理一项具体事物的大经理,如负责醉香居的任据。也有一郡之经理,称谓是理事,如宛城醉香居理事郑广选。而县城里、乡间的主事人称呼为掌柜。
经理们离开了。
郑汶缓了片刻,才问:“司马畅不肯帮忙?”
这是他去江夏前,和郑胜商量过的,石崇如此欺凌弱小,身为郑氏“靠山”的司马畅该出马扛事了!
“我算是看清了。这位大王就是个贪财怕死、欺软怕硬的货色!”郑胜撇撇嘴,“他给我的回答竟然是:只要拍卖行垮不了,每年给他应得的分红就好,他不在乎多少!哼!上次谈话时,他还争得一点不退让。”
司马畅畏惧了石崇?郑胜也不知道他们在私底下又发生了什么。一个郡王竟然畏惧一个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