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灯谜

自汉明帝推崇元宵节后,灯节伊始,三国时期,猜谜盛行。

经过魏晋南北朝这数百年的发展,灯谜到了唐朝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成为不论富贵、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习俗。

到了唐朝,灯谜还有两个非常经典的名字,“反语”和“歇后”。

不错,灯谜就是我国歇后语的起源,而起源的朝代,便是唐朝。

“‘火在嘴角烧,胡子却未掉’(打一字),这是个什么字呀?”

“太阳顶上插根棍,底部却被月亮啃(打一字)?”

“‘天狗食月,徒留一边’(打一字),这又是个什么字呀?”

灯谜由谜面(谜题)、谜目(提示)和谜底构成,通过谜面、谜目去猜测谜底,猜中了,你便获得了彩灯的优先购买权。

谜面便是字条上的打油诗,有时或者就只是一句平白通俗的话。

谜目多事对谜底字数、事物的提示和限定。

因为是元宵节,所有的灯谜都是和‘月’字相关,要么谜面上的打油诗本身就带有‘月’字,要么当中的某个字含有‘月’的偏旁。

“‘火在嘴角烧,胡子却未掉’,夫君,这个谜底妾身不会,你帮帮妾身好不好?”

李丽质纤细的手指紧扣着程处弼的衣襟,撒娇地拉扯着,一双星眸发亮着注目着眼前的大雁灯。

“嘴角,‘口’也;胡子未掉,加在一起便是‘只’;再加一个‘火’字,这便是个‘炽’字。”

对于自个的妻子,程处弼能怎么办,当然是帮忙咯,微微寻思一会,便将这字谜抽丝剥茧的分析开来。

“太阳顶上插根棍,底部却被月亮啃?那这个呢,这个呢,夫君!你帮了长乐姐姐,可也要帮妾身!”

见李丽质在程处弼的帮助下成功取下了心仪的灯笼,武曌也娇红着脸,跟着程处弼做起了小鸟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