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儿子一说,他就点了点头,说道,“是这理,就怕不答应他继续使坏呢!”
与此同时,孙梅梅在县中的复读班日子不太好过,她已经在物资局工作了二十多天,心都散了,每天想得都是要打扮的漂亮时髦,咋一回到学校,她精心置办的好几套洋装都穿不了,因为实在太过洋气和成熟了。
孙梅梅穿回学生时期的青布碎花裙子,而且不能擦粉抹口红了,自觉颜值下降了不少。实际上,她五官不算漂亮,但皮肤好身材好,俗话说十八无丑女,物资局未婚女青年很少,所以她才显得比较扎眼了。
在县中不一样,班上水灵的姑娘一大把。
当然,她最大的烦恼其实是学习上,孙梅梅不肯静下心来用功了,成绩变得史无前例的糟糕。
孙卫华原本觉得孙厚伟一家肯定会答应他的条件,没想到这家人固执的很,竟然选择让孙建军复读一年,他心中暗骂蠢货,却也不得不另外寻找目标了。
其实对他来说,找一个学习不错的高三生非常容易,他们县城下辖十八个乡镇,有十所镇高中,这都是他直接分管的,别说一个,找十个八个人选也毫不费力。
关键是,这事儿得明着谈,那他就得事先打听好学生的家庭背景,万一人家县上或者市里有人,先不说成不成,透露出去麻烦就大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皇上还有几门子穷亲戚呢。
他试着打探了两个学生,一个家里姑姑在县上卫生局,一个是叔叔在市里当教师,虽然都是小人物,但他也不敢贸然上门去谈,要找合适的人代替他去,一时还找不到,说起来他手上有马靖宇的把柄,让他去合适。
但这小子门路广,春天里将刘春华调到了市教育局,虽然级别没变,但一个县上一个市里能一样吗?马靖宇自己也在一个月前调去了市文化局。
如今人都找不到影子了!
孙卫华觉得这事儿不好办,心里萌生退意,但孙梅梅大学还是要上的,重点大学上不了,可以上大专中专啊。
他们市里的师专,负责招生的科长是他的大学同学,只要孙梅梅考得分数不太离谱,差一点也不要紧,塞进师专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师专这学校连专科都算不上,是大中专,孙梅梅肯定看不上,但想上好大学,就得自己努力考呀,考不上还挑三拣四,那就是她的不对了。
作为父亲,孙卫华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想通了这一点,孙卫华美滋滋的夹了一块儿红烧肉,色眯眯的看着眼前的少妇,说道,“小高啊,吃来吃去还是你这肉最好吃!”
这明显话里有话,而且有点露骨,高大姐不以为意,四十岁的人了,竟然笑得俏生生的,说道,“处长啊,您要喜欢吃,我天天过来做!”
两个人在饭桌上眉来眼去,你来我往,很快就手牵手转移了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孙厚伟捎信儿让他回一趟村里,孙卫华感觉有点意外,但还是趁周末提着礼物回到了孙家屯。
在孙建军没能上成大学的情况下,孙厚伟竟然答应了让孙梅梅顶替孙建红上大学!孙卫华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后来一琢磨,堂哥这人胆小怕事儿,他那堂嫂虽然是省城人,家里人都不在了,在农村窝了近二十年了,和普通的没见识的农妇没啥区别,他们定然是怕明年两个孩子高考,若是考上了政审再被卡住怎么办。
毕竟,孙厚伟的父亲,爷爷,都是大地主,这孙家屯谁都知道,而且孙厚伟前几年也的确去城里贩卖过老鼠药。
孙卫华很得意,说话异常响亮,“建军啊,你不要气馁,虽然今年政审没过,政策要求没办法,这种顶风的事情谁也不敢做,你放心,你在镇上好好学习,明年不等高考,叔叔就去政府那边托人打个招呼!断然不会再出现政审不合格的事儿了!”
孙建军点点头,也大声说道,“谢谢堂叔,你的意思是,明年我妹妹孙建红考上了大学,让堂妹孙梅梅顶替去读,我这边的政审也没问题了?那堂妹改不改名字?
这个问题孙卫华暂时还没想,不过,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他们是本家,这就方便多了,今年一连给孙梅梅改了两次名字,他那县中的同学说不定已经在背后笑话他了,干脆不改算了!
“不用改!到时候梅梅就顶着建红的名字和户口去学校报到,户口迁走了也不要怕,她和梅梅的换一下就行了,等后年,建红就去县中上学好了,一切费用都包在堂叔身上!”
在破旧的八仙桌底下放着一张同样破旧的凳子,上面还盖着一件破衣服,破衣服下面,一台崭新的收录机勤勤恳恳的工作着,将在场每个人的话都录了下来。
孙卫华说得高兴,自然不可能注意到这个。
不知不觉中,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徐桂红每隔上两个星期,就会将海正街和云正街两个店的分成通过邮局汇给她,两个店的生意都很不错,汇款单的数目一般都在一千元上下,也就是说,她现在手里有六千多块了。
如今盛京也流行做生意,只要有胆子,几乎做什么都红火,都能赚到钱。
但徐桂芳还是想做吃食,第一她有经验,第二这个起步比较简单,不用投入太大的成本,当然,像赵青青那样,借了生活老师家里的锅灶,做好东西就在学校里兜售也是不成的,规模太小了。
徐桂芳转了几天,很失望的发现他们盛京大学附近不适合做小吃,这边属于郊区了,住户很少不说,都是村里人,人家种粮种菜养猪自给自足,不回来买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