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个中年妇女,谁不想下班后直接回家啊,守着孩子做做家务那是很美的事儿!

徐兰兰越想越委屈,她结婚头几年还不好意思上手,后来发现孙卫华是个屡教不改的破车,不定期修理就上不了路,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徐兰兰是个一米七的高个子,看起来比孙卫华还高,她拎起两只高跟鞋没头没脑的冲孙卫华一通乱砸,直到对方抱头鼠窜逃出家门,她才长舒了一口气,卷起袖子去厨房做饭。

星期六晚上,徐桂红跟做梦一样,怀揣着母亲刘凤仙分给她的二十块钱进了家门。

龙龙和腾腾一个星期没见她,都一头扎到她怀里拱来拱去。

徐桂红在两个儿子脸上亲了好几口,才笑着对婆婆说道,“妈,真是辛苦您老人家了,回来的太急,也没买什么东西,这一块钱你拿去零用吧!”

张氏这几天又要看孙子,又要洗衣做饭,家里还养了一窝鸡,真把她累得够呛,心里虽不至于有怨气,但多少还是有点不高兴的,不过现在儿媳妇一出手就是一块钱,这点情绪也没有了。

徐桂红嫁进来三年多了,是什么脾性的人她清楚,可以这么说,整个刘家村,再找不到比她还能干过日子的好儿媳妇了。

张氏摆摆手不肯要,说道,“我花不着钱,去镇上卖东西真没人抓?挣到钱了吗?”

徐桂红点点头,屋子里横竖也没有外人,她将手绢掏出来,说道,“挣到了,这几天就挣了十好几块!”

张氏和张明泉都明显被震惊到了。

张明泉在砖窑打砖坯,那么累的活儿,一天也不过最多能挣六七块。

徐桂红笑笑,看了婆婆一眼,说道,“妈,你累了一天了,快去睡吧!”

张氏去了厢房休息,张明泉将两个孩子重新抱到炕上,问道,“你吃过饭没有?”

徐桂红温柔的看了丈夫一眼,说道,“早吃过了,就是走路多了,脚脖子疼!”

张明泉闻言赶紧去了灶间,轻手轻脚的烧了一锅热水,兑好了倒进脚盆,端给徐桂红说道,“泡一泡解乏!我看你这几天怎么都瘦了,累的吧?”怕她口渴,还不忘倒了一杯糖水端过来。

徐桂红喝着热水泡着脚,心里也十分舒坦,她想起二妹和大弟的话,便问丈夫,“明泉,你以前不是说过,咱爸在世的时候会做豆腐,你也学了个六七成,这个没错吧?”

张明泉姊妹四个,上头有个姐姐,还有两个哥哥,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张老头因病去世了。

张明泉点点头,说道,“是啊,怎么了?”

徐桂红眼睛一亮,立即给他算了一笔账,一碗豆浆的成本只有半分,但可以卖三分钱一碗,若是点了卤水做成豆花,再浇上点肉汤卤子,就可以卖到到五分钱一碗。

这利润相当可观了。

徐桂红见张明泉沉默不语,很显然动了心,说道,“你不用发愁家物什儿,我爸说,磨豆子的物件的确现在不好找,他多跑几个村,再找徐五爷爷想想办法。咱们不用出任何成本,挣了钱还是和我这样分,挣十块就有你两块!”

张明泉点点头,说道,“好!要不,明天我就跟你去镇上帮忙?”

虽然多出一个人也不会多分钱,但本身分的钱就不少了,他一则心疼妻子,二则也是好奇。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因为张明泉的到来,徐红利一下子觉得轻松了不少,这新院子什么都方便,但挑水就远了点,做吃食用水本来就多,晚上要挑满满一缸水,第二天早上卖完烧饼还要挑满一缸水。

徐桂红会抢着干,但徐红利自诩是男人,总抢在姐姐前头。

张明泉一来,挑水自然成了他的事儿,不光是挑水,劈柴,搬东西,所有的脏活累活儿他都承包了。有次木炭用完了,徐忠民去荒山上烧木炭,也是张明泉跟着去的,炭烧好了,也是他用独轮车一车子一车子的推回来的。

徐忠民跑了不少地方,总算找齐了做豆腐的一套家物什儿。

张明泉头天泡好豆子,第二天一大早,就做好了一大桶喷香的豆浆和一大盆嫩嫩的豆腐脑,豆腐脑的卤子里加了徐红利做腊汁肉的汤子,香得很!

徐红利负责卖烧饼,如今烧饼有两种,一种就是烧饼,六分钱一个,另一种是夹了腊汁肉的肉烧饼,一毛五一个,张明泉负责卖豆浆和豆腐脑,豆浆三分钱一碗,豆腐脑五分钱一碗,徐桂红还是卖肉包子,一毛五一个。

这几样吃食可以搭配出好多种吃法来,比如包子配豆浆,烧饼配豆浆,烧饼配豆腐脑,肉烧饼配豆浆,包子配豆腐脑。

每种吃法味道都很不错。

大概是种类丰富了更吸引人,这一天过来买早餐的人格外多一些。

到了九点多钟,所有的吃食全卖光了。

一百个包子卖了十五块,一百个肉烧饼卖了十五块,一百个普通烧饼卖了六块钱,豆浆卖了五十多碗,豆腐脑也卖了一百二十多碗,说起来还是徐红利卖的最多,两种烧饼卖了二十多块,张明泉则卖的最少,两样儿加起来一共是七块多钱,但钱虽然不多,因为但成本少,张明泉自己也能得一块多钱。

卖的不多不是因为没人买,恰恰相反,豆浆豆腐脑是最早卖完的,张明泉怕做得多了没人买,虽然徐桂红一个劲儿的让他多做,他还是没敢多做。

徐忠民置办东西很周全,光是大号的洋铁桶就预备了四个,第二天一早,张明泉挑着担子跑了两趟,将两桶豆浆,两桶豆腐脑,还有一瓷盆卤子送到了五金厂门口。

九点多钟,豆浆和豆腐脑都卖的干干净净,徐桂红的肉包子也卖完了,唯有徐红利剩了十来个烧饼。

三个人忙到现在都还没吃早饭,合计了一下,干脆不卖了,挑着担子回到胡家村,徐桂红快手快脚的做了个白菜汤,徐红利早上卤的腊汁肉还剩一点,切碎了加在菜汤上,就着芝麻烧饼吃,也挺好吃的。

吃完饭,徐桂红收拾碗筷,张明泉去灶间少了一大锅热水,或者渴了喝,或者洗手洗脸都方便,她媳妇爱干净,冬天的衣服也换得勤,大冬天的用温水洗衣服不冻手。

徐红利做吊炉烧饼的炉子加了炭,端了脚盆去灶间倒水,天一冷,他的腿脚就不舒服,伤到的左脚踝隐隐作痛,若是用热水泡一泡能好受点。

三个人忙完了这些,各自回屋歇下了。

毕竟夜里三点多就起了,忙到现在也着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