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汉宣帝元康年间,民间连年丰收,有些地方的谷价居然贱到一石五钱的地步,这种抢矿下,农人少利,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大约也就是在这以后,汉宣帝任命的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又一次把桑弘羊的平准法拿了出来,不过,与桑弘羊不同的是,他只是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操控粮食价格方面。
具体的做法,无非就是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收购价格过低的粮食入官,以此来让百姓获得一些利益。
而这种粮仓便已经有了常平仓之名。
在当时,大汉边疆,即便连金城、湟水一带,谷每石都贱卖到了八钱的地步,据相关的文史记录,耿寿昌曾在这带地区收购谷物四十万斛。
五凤元年到二年,耿寿昌鉴于过去每年从关东向京师漕谷四百万斛,用漕卒六万人,费用过大,建议从近处的关中三辅、弘农郡、河东郡、上党郡和太原郡等地籴谷以供京师,这样,既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还可以略微提升以上提到地区粮食的价格,施惠于民。
这一措施一经实施,便立刻在当年收到了成效。
于是,耿寿昌便在五凤四年,向汉宣帝奏请在边郡普遍设置粮仓,因为以谷贱时增粮食收购价格而买入,以利农,谷贵时降低粮食价格而卖出,故而,这样的官方粮仓被命名曰常平仓。
一经实施,大汉境内,千万百姓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