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的宽度一般为0.5~1厘米,厚数毫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在汉代有3尺、2.4尺、1.2尺、0.8尺(以上均汉尺)等。汉代似有定制:儒家经典和政斧颁发的律令用长简,诸子百家著作用短简。
各时代所用简的尺寸不尽相同,每枚简上面可书写一行字,也有少数简加宽约一倍,书写两行,径称为“两行”。很多枚简用麻绳或丝绳编连起来,叫做“册”。一般编2~5道,也有个别编1道的,通常视简的长度而定,大多数是先编后写。
简册这种形制(或称简册制度)到汉代已臻于完善。例如编连以后,书写时除少数的以外,大多上下都留有少许空白,犹如纸质文献的天头地脚。简册的最前面的两枚一般是空白简,叫首简或赘简,这是后世书籍扉页的起源。
有的简册在每段文字之前有小题,末简有尾题和总计本篇字数,有的在每枚简末或简背上都标有“页码”。还有的简册以扁方框、圆点、圆圈、三角形等符号标明篇、章、句的所在位置。
简册的存放方式,是以最末一简为轴心,将有字的一面向里卷起来。为了不打开即知该卷内容,在首简背面从右到左题有篇名和篇次。现已发现的秦代简册,有的却以第一枚简为轴心,故篇名题在末简的简背上。
按照老婆婆提供的族谱记载,如果罗家村的祖先真是东汉末年从南阳迁移来的守墓人,那么诸侯王墓室里出现大量竹简书籍也就正常了。
这种竹简在现代考古学中经常有发现,比如在江陵一带,曾经出土过一个规模巨大的汉代墓——张家山墓。这个墓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并没有被盗墓贼发现,但是考古队也并没有进行挖掘。不过因为地势低,太容易被雨水侵蚀,专家们只能忍痛开始施工。经过两个月的挖掘,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而古墓中经常出现的青铜器和金属制品却寥寥无几。
随着专家们对这些竹简的研究,人们发现这其中的价值远远高于金银珠宝一类的文物。这些竹简记录的是八本古典书籍,而其中两本则是已经失传已久的《引书》和《算术经》。这两本书都出自战国时期,却分别记录了当时高超的医术和算术。
经过专家们的翻译,这些内容逐渐显现在人们眼前。《引书》中主要讲解了怎样以道教文化养生,还记录了大量的中医按摩手法,其中的下颚关节脱位复术更是改写世界医学史。《算术经》则将我国的数学史提早了几百年,《九章算术》也不再是我国数学史的起点。
可以说,正是通过出土的甲骨文和各种带有文字记录的文物,才逐步补充和完善了华--夏悠久的历史记录,让后人可以自豪地宣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且从未中断,其中文字记载功不可没
因此,祁景焘通过全息视角看到这些竹简之后,居然舍不得将这些竹简也物归原主,而是打算自己截留收藏,也不枉客串了一次盗墓贼,就当是今晚的报酬好了。
万幸的是,这几个盗墓贼也是有文化的、识货的新时代盗墓贼,他们千辛万苦寻找并进入墓室,没有毁坏这些宝贵的竹简,居然还分门别类用布袋收集在一起,搬运到他们的临时盗墓基地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