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了,解释,“如烟,是这样的,犯罪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复杂高深的科学,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也是出了名的难缠!为什么?因为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犯罪形式也层出不穷,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当然同样会与时俱进,产生各种往前十年、五年可能都不曾出现过的畸形状态。”
听我侃侃而谈,如烟的妙目定在我脸上,似乎有些痴了。
我继续,“所以,制定怎样的审讯方案,不但对于案情突破具有决定性意义,甚至能够左右审讯者自身的思维、行为!”
“怎么说?”如烟禁不住问我。
“预审和反预审,其实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预审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既然是战斗,就会有输有赢,可不一定正义在第一时间就意味着胜利。”
“正义不一定第一时间意味着胜利…”如烟喃喃着,重复我的话,若有所思。
“对,通常来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犯罪分子基本上都会受到惩罚,可,有些扑所迷离的罪案,很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始终无法侦破,而即便破获了,那是后真正的罪犯已经死了呢?他或者她,其实已经逃避法律制裁了,总归会有很大遗憾的…”
“哦,我懂了!”如烟点头,“也就是说,一个缜密、优质、完整、有效的提审方案,很可能将这种遗憾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对,你说的没错,就是这样的。”
“还有吗?枫哥。”
“还有,就是如果审讯方案不周密,不完美,不但会耽误案情进展,甚至会被引入歧途,更严重的…”
“更严重的是什么?”听我语气不善,如烟一下子紧张了。
“更严重的,预审员被犯罪嫌疑反制,不但完全陷入对方设定好的思维,甚至可能在无意中成为帮凶,为真正的罪犯洗脱罪名…更可怕的,如烟,你听说过预审员被犯罪嫌疑人搞得神经分裂,极端情况下还会自杀吗?我不是吓唬你,这种案例国内外都出现过,并且不止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