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的倭国,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大概与中国的三国时期相同。国家的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并且虽然有中央王朝,但是由于诸侯割据,中央财政十分贫乏。
飞鸟冈本宫里,刚刚继位的舒明天皇正在商讨一件大事,那就向唐朝派遣“遣唐使”。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倭国来说一点都不简单。
为了组织一次到唐朝的“遣唐使”活动,舒明天皇准备用两年的时间来筹备财力,因为打造4艘当时是“超级”的遣唐船,和筹划一支船员队伍,很需要花费一大笔国库资金。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打造一艘长33米,宽9.2米的木帆船,实在是太过于简单的事。但是,此时倭国的科技很落后,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因此要用木板和木栓把一条船全部拼合起来,而且要做到不漏水,还要经得起东海巨浪的袭击,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根据后面的史料记载,四艘船组成的遣唐使船队,由于经不起风浪,往往有三艘船沉没或者到不了大唐,因此,成为遣唐使船队的船员,是一件拼命的事情。
为了征集船工,倭国政府采取了一个当时属于很优惠的政策,那就是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税。这一政策使得至少1万名日本男人在28次的遣唐活动中成了“拼命三郎”。
“陛下,大唐是当今天下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我们只有全面学习大唐的各种技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苏我虾夷看到舒明天皇对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派遣“遣唐使”去大唐有点犹豫,立马展开劝说。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倭国政权是掌握在苏我家族手中的,舒明天皇要是真的不听劝说,苏我虾夷仍然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下去,只不过那样会多了一些掣肘而已。
“大唐技术先进,要是能够将造纸、炼铁等技术学到手,自然是很好的,但是路途遥远,我们能否从近一点的百济来招募工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