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 19 章

郭老爷子对于这群奇奇怪怪的人,以及目前自己现在的处境,都非常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他本身和孙县令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看懂他们的奇异之处。

比如说手电筒、汽车、扬声器、广播这类的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和理解。

扬州城里的百姓自然也是如此——迷信的认为这些人都是神仙或者半仙,不迷信的则觉得广播是传音入密,光芒那也是施了什么功法。

郭棣本身虽然抗拒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但他并没有选择。

修筑了三十年的城墙说破就破,城里的两万守军搞不定那几条水龙,看样子这群人呼风唤雨,还不到处糟蹋东西掳掠妇孺,怎么说也比那金国的骑兵要好点。

他虽然看不惯衙门里来来往往的女人,但也明显感觉的到,大家对他都颇为客气。

至于这是对老人的照顾,还是对他旧官职的认同,就无从考量了。

老头儿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人确实不得了。

他们可以日行千里,还能操控白色的飞鸟,千里传音之类的更是稀松平常。

——难道真是神仙?

于是在某一天,他送了个炉子到衙门里,想找柳恣说点事。

柳恣看见这老爷带了个火炉过来,有点懵。

“您这是……”

“一点心意。”

郭棣露出为难的笑容,又意识到他并不懂这炉子的意思,就解释道:“现在进了十月,这是我们节令的礼物。”

“请坐,炉子放这就好了。”柳恣略有些茫然的看了眼那半人高的小铜炉,好奇道:“节令?”

“十月一日是烧衣节,”郭棣露出笑容来:“也叫十月朝,届时当授衣祭祖,抑或出城飨坟。”

他示意柳恣看那暖炉的炉口,善意的解释道:“十月朔开炉向火,这十月里,我们当地人经常用这种炉子温酒烤肉,围坐在一起饮啖。”

咦,老爷子今天怎么还主动送礼物来了?

柳恣自然也知道,这郭棣平日里不怎么亲近他们,眼睛里的抗拒和提防也一直存在。

“您这是……有事找我?”他试探道。

“我不知道你们是哪路神仙,”郭棣虽然理解不了他们的这些东西,但本能的感觉这些人不是神仙,只行礼道:“放足禁奴之事,老夫不予置评。”

“但有一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办成。”

他看向那白净的年轻人,只犹豫了一下,开口道:“生子不举之事,屡禁不止,且近年来愈演愈烈。”

“你们如果能革除此习,也是在行善积德啊。”

柳恣示意门口候着的孙赐给老爷子上杯茶,好奇地听他说了下去。

宋人把生下子女不予抚养的事情,称之为不举。

而所谓的不举子,也就是弃婴。

弃婴的现象在宋朝的各个时期和地区都非常普遍,到了郭棣这一代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无论是普通人家还是士大夫家里,孩子生多了就直接杀掉或者扔掉,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是……只杀女婴吗?”柳恣试探性的问道。

“不,”老爷子叹息着摇头道:“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东坡先生及其他官员也曾多次上表,但无论官府做什么,都屡禁不止。”

柳恣愣了半天,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半晌没说话。

他大概明白这其中的问题了。

老头当然是心善,看不得有成千上万的婴儿死于非命。

但这个社会问题的重点在于……避孕上面。

俗话说食色性也,抛离繁殖的需求,滚床单这件事情的快感完全是进化出来的奖励机制。

现代的男女拥有如此多寻欢作乐的途径,也抵抗不了性快感的诱惑,更何况是娱乐方式单一的古代人……

问题是,这时候叫他柳恣变个避孕套加工厂出来,也不太可能啊。

人们碍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养育太多的孩子,所以才把生出来的多余的孩子,都统统用不人道的方式处理掉。

但……

柳恣想到了什么,突然神色一动道:“郭先生,你知道土豆这个东西么?”

郭棣愣了下:“那是什么?”

“那玉米呢?”

“啊?”

柳恣也愣了下,叫孙赐去一趟临时搭的厨房里头,把从镇子里带的玉米和土豆拿两个过来。

郭棣从那女孩的手中接过了形状奇异的两样东西,怔然道:“这是什么?”

“这个是……一种非常容易充饥,而且可以广泛种植的东西。”

柳恣耐心的解释道:“这个玉米,单一株就可以让四五个人吃饱。”

“而这个土豆,种了以后不怎么需要伺候,而且长成的时间快,非常容易充饥。”

如果能把这两样东西广泛传播出去,养不活孩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就学困难之类的问题,生存危机都没有解决,别的都暂时不用考虑了。

郭棣握着那两样奇异的植物,脸上的神情也变化了许多。

难不成——真是从蓬莱来的神仙?这是仙草吗?

“回头我让农经局的人多培养些,教这扬州城的百姓们如何育种,”柳恣耐心道:“不是什么难事,放心吧。”

老头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事情真的如他所言,那等于在冥冥之中会拯救上万被溺死掐死的婴儿。

这其中的功德,就是成佛都不算过。

老郭同志在慢慢瓦解心防的同时,全城的百姓也尝了个新鲜。

虽然开会的时候,那几个当官的都言语激昂,个个说着话恨不得拍桌子。

但做起事情来的时候,还是非常懂得分寸的。

其一就是对于传播思想这件事情,没有按着他们的头逼他们进步。

由于江银镇的学生们都被集中着学习发展,老师自然空出来了不少。

厉栾安排着推土机和工人拆了几处无用的房子,在扬州城的东南西北开辟了四个小广场,然后安排了几十个凳子。

七八个老师就轮换着去上班打卡,还有人推了小黑板过去,方便他们做板书。

一开始,这老师过去讲课,是对着空空荡荡的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