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曾在历史画册中见过这身衣服,从未穿过,现在切身体会,方才知晓其中奥妙。
古装穿起来不算麻烦,因为朱以海压根不用自己动手,一眼就学会了。
宫女们很快替他穿戴好,最后将袍子的大襟用两对系带,小襟用一对系带系结,还是一对漂亮的蝴蝶结,将之掩在袍子内。
袍子身后腰部两侧,钉有带襻一对,用以悬挂革带!
藩王的玉带,是装逼的利器!完爆什么爱马仕、路易威登
宫女陈贞儿手捧腰带,为朱以海缠上,半跪在身前柔声道:“殿下,这玉带粗么,要不要换一根?”
“粗好啊,越粗越好越显身份,咱家还没有呢!”
太监刘朝在旁边说道,一脸羡慕。
穿戴整齐,朱以海对着铜镜照了照,只觉神清气爽,自我感觉优秀。
他笑道:“若以后差事办的好,孤送你一条又粗又大的玉带。”
刘朝大喜,幻想自己多了一条又粗又大的宝贝,羡煞一众太监
寅时一刻(凌晨三点),鲁王专轿抵达午门。
午门外熙熙攘攘,全是官员的仆人和轿子,如同故宫售票点热闹。
因为来的迟,鲁王府差点没车位停放轿子,参加朝会的官员都已经进去了。
在长史董守谕的陪同下,朱以海从午门的右门进入大内。
根据朝廷礼制,午门作为宫城南大门(正门),中门只走帝后銮驾。
上朝时,公、侯、伯、驸马及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由午门的右门出入。
文官四品、武官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从左掖门和右掖门出入。
午门除了是官员出入之门外,还是传达圣旨及朝廷告书的地方,也是大明传统异能“廷杖”之地。
进入皇宫大内,朱以海的第一印象就是:破!
南京紫禁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的,是洪武,建文,永乐三位皇帝的皇宫,也是北京紫禁城的蓝本。
直到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用了半个世纪的南京紫禁城,才失去皇宫的意义,只留下一些官员和太监打理。
此后过了二百多年,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即皇帝位,这里又变成了皇宫。
这二百多年来,南京紫禁城缺乏修缮,又时常遭遇雷火,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连太庙也早已被焚毁。
好在弘光朝工部的官员很敬业,一番内部投标后进行了简单修复工作,目前兴建了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也不知道弄了多少油水。
只可惜,南京紫禁城没能保存到二十一世纪,几乎被夷为平地,只能勉强看到一些宫殿遗迹,柱栏、石螭等石雕。
朱以海穿越之前,曾在此遗址上的某小区住过一段时间,时隔四百年,再出入紫禁城,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