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藏剑霸刀

寻道天行 覆小灭 2759 字 10个月前

这些人,唯江南扬州藏剑山庄弟子是也。

藏剑山庄,这可是个不得了的门派。

名气之大丝毫不逊于风谷霸刀,仅次于道祖纯阳宫和剑宗真武山之后,号称天下第一铸剑山庄!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藏剑与霸刀之间的一段恩怨了…

相传藏剑山庄始于大周年间,一代江南名侠叶孟秋第三次离家远赴长安赶考。然而,天意弄人,叶孟秋题诗犯忌,触怒了当朝宰相,被列入禁考名册,从此功名无望。

数十载寒窗苦读,名落孙山。叶孟秋心灰意冷,回到江南后便弃了叶家三代以来求取功名的心思。转而继承祖业,一心求剑,以问天道。大唐神龙元年,叶孟秋变卖祖业,在杭县西子湖畔大兴土木,建造了如今名动天下的藏剑山庄。从此以后,朝堂中就少了个舞文弄墨的儒吏,而江湖上却多了个叱咤风云的门派。

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景龙三年二月初二青龙节,叶孟秋发下藏剑邀剑贴,以品剑为名,举办首届名剑大会,而恰逢此日也正是霸刀山庄例行扬刀大会之日。霸刀山庄乃百年名门,叶孟秋此举,无疑使江湖中人看来不啻以卵击石。但正所谓“胜败岂无凭,兴亡谁人知”,世事向来叵测难料,当年霸刀山庄竟然没有名刀问世,而叶家乃是江南铸剑世家,藏剑山庄所出之“御神”剑却是叶孟秋以祖上所留的天外玄晶亲手操刀,经多道繁杂工艺,历时三年精炼而成,早已被传为江湖十大名器之一。故而,该次名剑大会应者云集,西子湖畔一时万人空巷。终,七秀坊的公孙大娘力压群雄,得获此剑。而藏剑之名也藉此愈加显赫。

其后每隔十年,藏剑山庄皆要举办名剑之会,邀尽天下群雄。三百余年以来,“御神”、“正阳”、“碎星”、“残雪”、“流风”等天下名剑逐一现于江湖。每把名剑问世,必在江湖上掀起轩然大波。而相形见绌,风谷霸刀的扬刀大会却从此没落,逐渐淡出江湖,近数十年来更无人问津。

所以,霸刀、藏剑这两个门派之间的关系可谓水火不容,即便不是死敌,那也是一眼不合就会大打出手的仇敌。而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江湖上由他们掀起的血雨腥风,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今日,荒郊野外,数十名藏剑弟子竟与霸刀山庄的少庄主同道而行,这让得本就奇特的队伍显得更加唐突了。

“寥落尘寰数十载,何曾开眼论豪英。”

“刀光起处鲸吞海,誓将浮名敬死生。”

队伍缓行,如被雨水打乱风向,整整苦苦寻觅归巢之蚁群,悄然有序。前落的脚印还未形成水洼便被后脚踩塌。

队伍前方的悄声对话停顿许久

与柳仙城并肩通行的藏剑弟子忽然念起四句诗,然后轻蔑地瞟眼柳仙城,怪声怪气说道:“看来仙城师兄,志不在天途呀。”

轻握缰绳,目光如刀,隐有寒芒。

柳仙城不动声色地反问道:“本届国考,有谁志在那天途?”

“……”

对话又一次停顿了下来。

有序踩落的马蹄重新成为了此间唯一可以为落雨伴奏的声音,时而踩碎枯枝的清脆,时而踏陷泥泞的沉闷,就像在极力为行人拂散去尴尬的气氛。

待队伍前行出里余,为首的藏剑弟子方才重新开口说道:“近来江湖传闻,贵庄三庄主的少公子年前历练时失踪,年初有人曾于大环城郊拾到其腰饰。不知此事,贵庄如今可有眉目?“

手勒缰绳,马蹄轻踩。

柳仙城依旧不答反问:“近来江湖亦有传闻,贵庄二长老于数月前外出执勤押运灵石精矿时受伏,同行弟子皆殆尽,二长老至今下落不明。曾有人在汴州使拾得血衣与佩剑,不知此事如今可有进展?”

两段对话皆为平述,但暗含锋芒却不容忽视。无论柳仙城还是那藏剑弟子,似乎都隐隐约约地在试探着对方。

思想片刻,为首的藏剑弟子没再兜圈子。

双手隐隐用力握紧缰绳,两下眯下三分流露出一道如毒蛇吐信般的精光,冷问道:“这事你们做的?”

柳仙城丝毫不惧,依旧反问:“那事你们做的?”

“哼…”为首的藏剑弟子冷哼一声:“藏剑山庄乃当世名门,怎会做这般偷鸡摸狗的事情?”

柳仙城稍显鄙夷之色,回道:“风谷霸刀,开派于正子,发扬于大周,传承至今千载有余,又何曾使过暗刀伤人?”

“……”

队伍前行,话忽然再次止于无声。

这不难看出,这霸刀藏剑之间确实结怨极深。

不论试探还是争锋,眼下两人对话,几乎连每个字都带着刺,而且藏着掖着半真半假,柳仙城更是只问不说,这可叫后头想要偷听的人,听得很不爽快了。

队伍又前行了许久,即将走出树林。

为首的藏剑弟子忍不住再次开口,道:“二叔伯的衣物我们请过算师占卜,但皆无果而终。我们圣祖以为,此事或与近年频繁失踪的江湖侠士有关,甚至还会牵涉到大唐国运。”

“那又如何?”

“不如何,只是道同罢。”

“你是来找余悠然的吧?”

“难道你们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