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太平军一贯强调(输灌)的教育体制和思想建设,就算出现这么一份嘲讽和引战性质是的东西,也不挑拨足让太平军的将士们也加入到长安城中的杀戮中去。
当然了,相对于这件计划外的突发状况,其实还有在回归路上刚刚送达两个,并不怎么让人意外的好消息,而多少调剂了一下他糟糕的心情。
第一个是南方太平军控制的地界之内,已经分段兴建了许久的从岭南的桂州到荆南的荆州,再到山(南)东(道)的商州;以及从荆州到浙东的江宁,再折转向浙西越州的,横跨东西和南北向的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及其相应的连接、拓宽和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了。
并且成功实现了其中大部分的硬化泥胶碎石路面。其中位于江东的部分虽然嘴晚入手,但是工程量和地质结构反而最简单。工程大多数难度和进程障碍主要集中在湖南与岭南之间,需要大量运用火药来开山劈石的五岭地段。可以说从太平军出岭外的哪一天开始就在不断的进行了。
期间不是没有人不断进言和建议过,既然有灵渠和湘水在内的诸多水运河系,可以作为了络绎往来的通道,又何须多此一举劳民伤财的再重复建设和修缮陆路通道呢?但整个过程却被周淮安给一力坚持了下来,哪怕是在太平军物质相对匮乏的艰难时期,哪怕一些工场都已经减产也没有真正停工过。
因为,伴随着太平军政治中心和经济基础的不断北移,为了保持住对于岭外基本盘的控制力和往来政令、执行力的通畅,不受季节性涨落影响的陆地通道也是必然先决条件。而这些古人也根本无法理解后世的新中国政权,对于国家基建工程执着追求的影响。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能够拿出来的最合适的,还是这种硬化泥胶碎石路面。尤其是再缺乏大量的沥青来源,仅有的水泥产能也供不应求于工业生产的内部消化情况下;用古老的三合土作为黏合剂胶合筛选过的碎石子,铺在夯土卵石的路基上所碾制而成的硬化路面,无疑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
具体需要投入的器材和工艺也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又足够充裕的人力和系统工艺规范的指导而已。比较适合于人力低廉而技术落后、没有大型器械可用的古代社会;而这种的道路本身的承受能力也不差,后世一些道路支线甚至一直沿用到了二战期间,而依旧可以通行中轻型坦克在内的装甲、机械化部队。
唯一的缺陷就是在多雨的季节和地区,需要专人来进行相对频繁的定期维护才能保证基本的实用效能。但在这个人力成本低贱的古典时代就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因为,按照具体路段来维持养路队的成本,远不是相应道路连通之后所创造的经济流通价值,以及生产力隐形增益的好处可比的。
其它的东西不用说,光是沿途地区那些原本只能自产自销,到了成熟季节吃不完用不了就只能烂在地里的出产,将得以籍着道路延伸开来的野市和小市,就此加入到了地方农副产品的经济循环中去,而直接或是间接创造出更多的增生价值来。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从岭南转移到荆州的蒸汽机试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成果。大抵就是作为初号机的蒸汽动力设备,经过多次升火实验之后已经能够保持了最少二三十天的持续运转效能了。有了这个成功模版之后,下一步批量化生产就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了。
虽然其中很多关键性的构建还需要手工打磨和校准,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另外受限于机体减震和密封垫圈等材料强度有限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良和缩小才能安装到水轮车穿上作为持续航行的动力;但是用在场地和基座相对固定的工厂锻造冲压加工,矿山开采、输送和抽水,水利工程的吊装和挖掘,却还是有着颇为广泛的适应性。
这样就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和熟练工来,调配和投入到其他领域当中的生产去。为什么古典农业社会会很容易发生人口膨胀后的内卷效应?就是因为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没法办法将其转化成相应的社会生产力,乃至社会形态进步的发展动力。
而事实上,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哪怕是最初级的工业化社会之后,都会长期面临人手不足的劳工匮乏问题;所以才有了将农民赶出土地的“羊吃人”运动,也有了打破封建领地经济封闭循环的法国大革命等诸多近代大事件。。。
乃至是从非洲贩卖奴隶来填补种植园的原料产能,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将本土的妇女儿童都送进工厂,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无间断劳作,而鼓吹扭曲劳动使人快乐的本意,宣称不肯996就是对不起资本福报的诸多妖蛾子。
下了马车的周淮安一边回味和思索着这些,一边来到了城楼之上。柴平率领的一干留守军将,也忙不迭的迎上前来大声汇报到:
“启禀都督,城中的乱杀已经扩散到了西延平门附近的丰邑坊,到东春明门的长乐坊一线,。。”
“因此,我们在中、南部城坊外围安排的各支巡逻队,已经相继主动介入或是被迫卷入相应事态了。”
“按照留守的职分和对应预案,已经已经编成多支机动打击团队前往支援和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