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订单品种单一,就是正清文绮堂出产的各式果酒。
其中葡萄酒占了八成,据艾马尔介绍,是因大帝品尝到纳西尔、阿明带回去的葡萄酒,如今已被他当做就餐过程中唯一酒类饮用品。
按说堂堂阿拉伯帝国,一次性仅花费万两纹银,并不太过显眼,毕竟正清文绮堂高于此类数目的单件品就存在不少。
但艾马尔接下来提到的,百万两价值的唐刀材质的阿拉伯弯刀订单,就让李之大感惊喜了。
不过百万两并非全部现银,而是有六成用乌兹铁矿石来替代,这等等价置换方式,反而令李之愈发满意。
天竺乌兹钢打造的刀锋利无比,举世闻名,但在当时已属于开采殆尽的稀缺矿物类。
由此所锻制出来的乌兹钢,就是目前新型唐刀主要用料。
只是因矿石来源不足以满足需用量,新型唐刀已采取最低乌兹钢含量配置。
再过几年,原产乌兹铁矿石会从此绝迹,若能通过阿拉伯弯刀订单,换回来几十万斤乌兹铁矿石,会是一笔相当合算的买卖。
但是,若要做成此单,就需要朝廷颁发贸易许可文书,毕竟阿拉伯弯刀为阿拉伯帝国最主要军用品,优质刀具无疑是提升帝国军事实力的有力保障。
古国外交,实力原则贯彻得赤露鲜明,丝毫不加掩饰,国际关系的实质不平等是根本性的,在实力相当的大国之间,军方交流一向十分谨慎。
以李之的观点,定然不会将此视为大唐军队的威胁,他还有无数军力改造方案正在研制当中。
像是那种机关弩的打造,能让连敌方近身交战的机会也得不到,刀剑威胁还不是空谈。
只是朝廷目前持有何等态度才是关键,他只能先行与军方提前交流,才能作出回应。
幸好当前两国间关系正趋向蜜月期,也就让订单交易的可能性无限提升,这放在一年甚至数月前,也是不可能的。
至于宣纸生意,因纳西尔、阿明前段时间返回,就是在处理相关纸坊的设立问题,目前已经到了将要出产品的时候。
与军方军工制品一样,李之皆有两成份子存在,若抛除人工与运输费用,相比直接出口宣纸的利润并不低上多少。
反倒是鼻烟因宗教禁忌原因,西域不会大批量采购,使得李之只能依靠欧洲来作为外销突破口。
之所以对鼻烟格外重视,李之有他的小心思,明清两朝中国可是被外来普通烟,鼻烟、雪茄、水烟等祸害得不轻,他打算借此冲击一下欧洲那些后世的强国。
生意之外,李之并没有向艾马尔透露关于李楷王的事情,此人与纳西尔一样,地位略显不足,只有帝王特使马赫迪那等级别的人物,才会有直接决断的权利。
终于有空闲与李楷王交流,太平面朝走过来的李之道:“我社稷叔刚刚说了,要你洛阳赋诗一首,以你初来者的角度,才能给以洛阳城更理智的描述。”
李之哈哈大笑,“实不相瞒,前日我孤身一人来到洛阳城,在城门下就曾感慨万端,已有一首诗作,暂取名为《秋思》!”
“哦?我很期待啊,就让我们见识一下,传闻里的少年诗文大家,会有个怎样地惊鸿巨作!”李楷王兴致十足。
自古洛阳被称为诗城,历史上与洛阳有关,或提及洛阳风物的诗词篇秩浩瀚,这份独特的精神、历史遗产,足以使洛阳独步天下。
李之自其中窃取一篇,等如信手拈来,实在是没有难度。
他选择的是唐代诗人张籍的著名诗句《秋思》,将之提前百年诞生于世,李之心内并无多少愧疚感。
因为自己,整个唐代都会受益无穷,这就是他的自傲本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文大意是: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看似简简单单的四句七言律诗,现场仅有艾马尔无甚鲜明感知,对其他人可是个巨大听觉冲击。
原因从李楷王一番惊绝后的解读里,就可见一番:“李先生,此乃绝句啊!都知我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但在数月前,洛阳城内悄然出现一种叙事诗,一经流传,如今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李之心下暗笑,自己窃来诗文倒也出现的极是时候,再晚一些面世都有些晚了。
果然,李楷王感叹道:“但如此开创诗意文风之举,尚缺一篇足可流传后世的撼然名篇,先生这篇《秋思》依我看来,就属于惊世之作!”
“社稷叔,您老给我们诠释一下呗!”
太平公主虽不似上官婉儿那边文采斐然,但也是自幼熟读诗书,怎会不理解诗中表述。
有此一请,无非是奉承之举,意在挠动李楷王的最痒处,以期讨得老人欢心。
李之暗赞之余,李楷王正如预料中那样很是受用,于是兴致浓浓的侃侃而谈: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开篇见秋风三字,就直切主题,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我听上去,只觉得很寻常啊?”太平迎奉心思不绝。
“可不尽然!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第二句是不是突出了一个欲字?”
“不错,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以欲字来引出一段故事。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整篇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主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绝妙好诗,堪称绝句!”
“可我更中意后面两句,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优美动人,应该能广为传诵。”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与亲人别离后的思念之情。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他人剖析得越深刻,李之越觉得难为情,正要托词暂离片刻,有人恰好赶来禀报,却是宣读朝廷赏赐的文书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