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正轨

“zhu小姐,您在学习法语啊?”他走近,切换英语说。

“是的,只会一点点。”她用法语回答。

“很不错!学语言就是要多说。话说您是怎么学会英语的呢?您直接从中国来法国的吗?您的英语在中国学的吗?您怎么没有在中国学法语?中国现在有法国的传教士吗?传教士多吗?……”杜布瓦的问题如同泄洪,把朱诺安都冲晕了。

“请等一下……”她晕头转向。

“约瑟夫,你慢点说,我也跟不上你了。”主教抿嘴笑了。他刚批完瓦尔省里本堂神甫请求划拨救济经费的信件。

“我的英语是在中国学的。emmm现在确实英国跟中国交流紧密些,皇帝见过英国人……”朱诺安回忆乾隆面见马嘎尔尼那段历史,马嘎尔尼是英国人吧。

“……”气氛有点沉默,主教和杜布瓦都想起了还没有过去的社会伤痛。国家内乱哪还有心思探索远东呢?

“约瑟夫,让朱小姐好好学习吧。我正好有事跟你谈。”主教让杜布瓦搬了一张椅子在书桌对面坐下。朱诺安坐在经堂另一角的地上,用小茶几写字。

“约瑟夫,你马上要进入教士学习的最后一年了。你的打算是什么?你想做本堂神甫还是教士继续深造?”主教交叉着手指。如果这孩子打算做神甫,就得像他一样,一步一阶地慢慢爬,熬资历。

“米里哀先生,我…我不想做神甫。”杜布瓦挠挠头,如果做神甫,就得一直困在一个小教区,除了出差哪也不能去。他想象了一下自己未来的体制生活,就感觉绝望,一眼可以望到头的日子。他想要去探险,将天主的光辉遍布大陆。

“我还是想成为传教士。”杜布瓦有点不好意思,在迪涅教士培养所,只有他一个人想走这条路。

“那么你想去非洲?还是去远东?”主教长叹一口气,其实法国殖民非洲后,教会就把非洲列为优先传教地。各种远东报告显示,在远东特别是中国,传教非常困难。而且中国皇帝跟梵蒂冈因为礼仪之争闹翻后,下令禁止天主教已经很久了,现在去远东传教都不是通过官方派遣,而是私人偷渡。

虽然主教很在意自己的私人心愿,但学生的前途更重要。如果杜布瓦选择去非洲,那么他可以得到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支持。

“米里哀先生……”杜布瓦难得地忸怩,像是羞于开口,“我想去远东。”

约瑟夫·杜布瓦成长于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以至于他跟父亲提起要入耶稣会做教士居然没有遭遇阻拦。入会就得诚发四愿。

远东是耶稣会的地盘。

查理·米里哀也是耶稣会的教士。

主教沉默了。他说不清楚自己是忧愁还是喜悦。耶稣会在意大利的势力比在法国强劲,凡是去计划去远东的耶稣会教士,都得去梵蒂冈报道,也许他的学生有机会觐见教皇呢?

“你还有一年,可以再考虑。孩子,这件事关系到你的一生,请一定要慎重。”主教没有多说什么。

朱诺安抬头看看经堂的座钟,快6点了。天都快黑了。她趴着写字好累,于是活动一下筋骨,准备去医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

“米里哀先生,杜布瓦先生,我去医院帮工了。”朱诺安打了声招呼。如果医院没事,她就回来坐等晚餐了。

“约瑟夫,留下来吃饭?”

“真的吗?老师您在邀请我吗?”杜布瓦兴高采烈。

“马格洛大娘今天煮多了饭菜。”

“原来您是让我留下来节约粮食呀。”

———————————————————

朱诺安到了医院厨房,发现晚餐已经有修女在做了,没有她什么事,于是她在医院里走了一圈又准备回主教屋。

“医生!请问医生在吗?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孙子!”

当她刚走到医院门口,大门就被外面的人用力撞开了。朱诺安吓了一跳。

一个身材矮胖、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抱着一个小男孩冲进医院,她见到朱诺安就拉住不松手了。

“救救我孙子!救救他!”老人家抓着她的手臂跪下去了。

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朱诺安想把老人家拉起来,但是没拉动。她虽然听不懂老人家的话,但是一看就明白了,救人要紧。“雷奈克医生!雷奈克医生!”

现在医院里只有一个医生。

她想让老妇人松手,告诉她有医生会救她怀里的孩子的,但是她现在还组织不了这么复杂的句子,只能重复:“请您站起来!站起来!”

“雷奈克医生!”

朱诺安一边拉扯着老妇人一边朝里面大吼,人呢?如果有人见到这幕肯定要指责朱诺安不是一个淑女,淑女怎么能大喊大叫?

雷奈克医生正在办公室吃晚餐呢,还没吃两口就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叫他。他赶紧擦了擦嘴跑出去。他奔到医院门口发现其他修女已经到了,她们正在把老妇人扶起来。

呼,终于松手了,朱诺安甩甩胳膊。老人家身体不错嘛,劲还挺大。

“请您把您怀里的病人放开,我们会救他的!”两个修女围着老妇人劝说。

“我要见医生!医生!”老妇人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