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一群客人哄然大笑。
“你们别拦我!这龟孙儿!偷了咱的点子他还骂人!”兰鸢气得差点上去咬人,被冯三恪拎着后襟扯走了。
左右没了客人,索性把门一关,回了府里找救星去了。
兰鸢跑在最前头,刚跨进院子就喊:“主子救命啊!十万火急的大事啊!街上开了两家跟咱一模一样的零嘴铺子!价钱比咱家还低!”
书房的门几乎是被她踹开的,虞锦吓了一跳,听完,眼里的惊愕转成了笑,这是她早有预料的。视线又落回账本上,随口道:“就这事啊,开就开呗,你还不让人家卖零嘴了?”
“才不是!他家伙计还骂人!骂我生崩豆,骂得可难听了!”兰鸢泥猴似的扑她身上,扒着她一条胳膊不放,虞锦手里还握着笔,被她这么一抓,墨点子扑簌簌抖落在刚算完的账本上,整个人都不好了。
“得得得!你坐下慢慢说。”
“季家以前光卖点心,张家光卖皮糖,今天竟学咱家也卖起了点心崩豆糖瓜灶糖肉脯,一模一样的东西!铺子前支几张桌让客人免费尝,里边分开屋子,一屋卖一样!连装崩豆的油纸袋都跟咱家一样大小!半斤一包的!”
兰鸢跟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弥高也气呼呼接道:“咱们初四开的门,他们倒好,初十就原样学了来,真是气死个人!”
一开口都跟炮仗似的,没个正经说话的,虞锦听得头都大了,看向冯三恪。
还是年纪大些的掌柜靠谱,仔细道:“季家是点心铺子,以前卖的都是便宜点心,什么枣糕豆糕的,几文钱一斤的便宜东西,皮糖张是卖皮糖的。咱家铺子就开张头一天做了点普通点心,后来看崩豆生意好,便宜点心就不做了,只卖喜八件,又没抢他们两家的生意。他们就是眼红咱家生意红火,连铺子都直接照搬过去了。”
虞锦听明白了,细问情形:“他们炒的崩豆比咱家的好吃么?”
兰鸢又抢道:“我们没买,才不吃他家东西!肯定难吃得要命!”
“小小年纪的,气性倒是大。”虞锦弯唇笑问:“那你们回府来是想如何?喊上护卫过去砸场子去?”
兰鸢哼哼唧唧:“那还得主子您发话,只要您说砸,我头一个往上冲,绝不含糊的!”
“砸什么砸,咱们是商人,又不是土匪,还打砸抢烧的!”
虞锦拿账本敲了她脑袋一下,气定神闲道:“能立足于市、不惧同行的商人,底气有四——一比财力,二比货,三比新意,四比诚信,四个法子都能行。”
几人都竖起耳朵听。
“一比财力,便是跟他们竞低价,他卖四钱的东西你卖三钱,保住本,少得利,只管跟他们抢客人。崩豆三文就是本钱了,他没法比这再低。”
“二比货,咱家零嘴是几个嬷嬷做的,都是京城天香楼的金字师傅,陈塘没人能比得过,客人尝几回鲜,自然知道谁家的好。”
“三比新意,铺子里可以上些新的零嘴,你也说崩豆糖瓜灶糖肉脯都让他们学了去,唯独咱们的喜八件还在,他们也学不来。光卖这个,也够你们开铺子了。”
“四比诚信,咱家不缺斤少两,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自然不愁回头客。不过这些法子都慢,没个月撵不走别人,尤其零嘴这些不值钱的玩意,亏不了,你也伤不了人家的根本。”
兰鸢听完,嘴撅得快能吊个油壶了,皱着脸小声嘀咕:“说半天,就没一个解气的法子,合着我这顿骂就白捱了。”
虞锦眼神微闪,挑眉问她:“真想解气?”
“爷有法子?”兰鸢眼睛唰一下亮了。
虞锦施施然道:“法子不是没有,就是个阴损招儿,容易伤筋动骨,若是你们要长久做生意,不能用此法。不过咱这本钱已经赚回来了,铺子顶多开到一月底,到时候撂挑子走人,不如狠狠给他们个教训,就当帮他们长个记性。”
说到此,她唇角微勾,眼底的笑倏然转凉,一下子透了两分邪,叫冯三恪这样的老实人看得后颈一毛。
“生意行当有万千,同行多了去了,是撵不完的。可他们万万不该学咱们的零嘴铺子,照搬咱的点子,照搬咱的崩豆,照搬咱的零嘴杂烩,甚至连货架摆放都照搬了去。拾人牙慧,着实恶心。”
“我不怕同行,却最烦别人学我走过的路。”
虞锦啧道:“他不是要学么,这么好学,我就让他学个够!”
是夜,虞锦披着件衣裳靠在榻上,手里翻着本陈塘县志。
孙捕头临走前提了句“红鲤庄”,这名字起得有点意思,虞锦记住了,还当是背后有个雅致的说法。
结果翻了一晚上县志,翻着了。原来红鲤庄本名“红李庄”,村里盛产李子,入秋时节李子熟透,满村红艳艳的,故名红李。
这村里的李子挺有名气,大半销往京城,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后来,上头人嫌名字不好听,说什么“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于是村子就改了名,取谐音为红鲤庄。
好好的寓意沾了旧事就变俗了。虞锦百无聊赖地丢开县志,将将躺下,阖上眼又觉得屋里闷,翻了几个身,愈发闷得喘不上气,索性披衣坐起,去了院里透气。
不知怎的,她下意识地往园中走了几步,远远就瞧见了冯三恪。
还是池中间那座小亭,今日|他坐在灯笼光能照到的地方,虞锦刚行出院子,他就心有灵犀般地望了过来。
后院的孩子贪玩,都三三两两凑一屋说笑玩闹,博观拉了俩少年在他屋里打牌九。唯有此处安静些,冯三恪就又跑来吹冷风了。
“主子怎么来了?”
石凳上铺着的锦垫不知谁拿走了,虞锦转了一圈没找着,不想坐了。冯三恪领悟到了她这动作的意思,忙站起身,把身后的美人靠让出来。
“你坐我这儿,我捂热乎了。”
他自己换了个冷冰冰的石凳坐下,太冰了,坐下时没忍住哆嗦了下。
虞锦一怔,笑得直抽抽,顺着他心意坐下,这处果然被冯三恪捂热乎了。于是她展颜笑开,眼里一片璨然星芒。
可夜风寒凉,到底是冷得厉害,虞锦坐了一会儿,冷意就从脚尖攀爬上到小腿。
两人各望着一处,许久无言。
忽的他仰起头,喉头连滚了两下,风吹来淡淡酒香。
夜色太黑,虞锦细看之下,才看清他手里拿着一坛子酒。这是嬷嬷们自己酿的米酒,前两天刚做出来十几坛子,留着过年时喝的,他自己开了一小坛,此时只剩了个底儿。
“我尝尝。”虞锦冲他招招手。
冯三恪迟疑了下:“这壶口我沾过了,我再去厨房拿一坛子来。”
话刚落,虞锦就嫌他烦:“行了行了,我都这个年纪了,又不是十来岁怕羞怕臊的小姑娘,对着喝一口怎么了?忒事儿。”
冯三恪当真哭笑不得。有时他觉得自家主子真是怪,连庄户人家的姑娘都知道避嫌,她却能跟一群护卫处得像兄弟。一面是女子才有的心软和善解人意,一面是男儿一般的洒脱和不拘小节,在她身上糅在一起,怪得厉害。
想归想,不敢说,只得将坛子递过来。
刚酿的米酒,还没封坛发酵,尝不出酒味来,只有淡淡甜香。软烂的糯米都沉在底下,喝一口,一路冷到胃,冷得虞锦一个寒噤,把酒坛还给了血气旺盛的小伙子。
她没忍住叨叨了两句:“大晚上的,喝个米酒你也不温一下,跟喝冰水似的。”
冯三恪不答只笑,仰头将坛里剩的那个底儿喝尽了,随后板板正正坐在她面前,半天憋出一句:“主子年纪不大的……”
亭子四角的红灯笼悬在高处,风一吹飘飘悠悠,愈发衬得他眸子黑亮,专注盯着人看的时候,透着一股温吞的暖意。
虞锦又笑了:“跟我一块长大的几个姑娘,孩子都生了俩了。”
冯三恪就又不说话了。是呀,十九还没成亲的姑娘,陈塘确实不多,想来京城也一样。
锦爷这样的身家,这样的聪慧,少个知冷知热的郎君,着实是种缺憾。
他一想事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皱起眉。虞锦想到了别处去:“孙捕头都说查到真凶了,你怎么还是这副愁肠百结的模样?”
半天没等到他说话,垂着眼睑。虞锦还当他睡着了,拿脚尖踢踢他小腿,踢出来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