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是那喜八件,一盒子八块点心就要六十六个钱了,利二十文。
算盘他还没用精,就连数带算。怕吵着博观睡觉,不敢有大动作,数得尤其之慢,连铜板放进陶罐都听不着响。
数着数着,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日子,爹娘还在的那些日子。
那时他爹身子不好,每月药不断。哥哥一人种地,一年下来勉强够一家人的口粮,可家里的吃喝穿用都得他想办法。
十二三的少年,刚有些力气,就跑到县上做工,每月拿回家的工钱一半都要贴补了兄嫂,剩下一半给了娘。自己藏十来个铜板,每天进进出出的,总有些花向,不好意思总跟娘开口。
哥嫂就在旁边屋睡着,都年轻,夜里难免要发出些动静。冯三恪听得心烦意乱,却得装作没听到,夜里总是得分神去做点别的,便从床底下翻出那个陶罐来数钱。
油灯贵,天黑也舍不得点,那会儿就像这样,坐在窗边趁着月光数钱。
只是那时他住的屋子远不如这屋大,钱也没这会儿多,陶罐刚能铺平一个底儿。一麻袋的钱,真是想也不敢想的。
他满脑子纷纷乱乱,理不出个头绪,一下子高兴得想明天就去找泥瓦匠,在正屋旁边另起个屋子,省得天天被迫听哥嫂的墙角。
隔会儿又红了眼,爹娘哥哥早没了,就剩他一人了。
一宿没睡,一麻袋铜板被他拿棉线穿成串,码得整整齐齐。算啊算,总算算清楚了这日入账。
十七两六钱又一十二文。
这是刨去了本钱的,实打实的银子。
十七两,他以前累死累活给主家做三年工才能赚得到的,如今却只靠卖了一天的零嘴。
这一瞬,冯三恪当真笑了出来,生平头回觉得赚钱容易。
笑着笑着,抹了把眼睛。
他就想啊,人真是古怪,以前脑子跟生了锈似的,看着满大街都是做生意的,从不敢跟着学,觉得自己做不来,不敢做,觉得别人做买卖,那就是老天爷赏饭,自家做买卖一定亏得血本无归。一穷二白,就去卖力气,从不会想想别的生财之道。
大哥是十来年前病死的,因为没钱治,寻了片荒地草草埋了。
父亲咳得越来越厉害,一咳起来能咳好半天,也是因为没钱治。
嫂嫂娘家人看不上二哥,是因为当初彩礼钱没给够数。
穷到了这个地步,一家人做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却叫他误打误撞地迈出了第一步,被锦爷逼着迈出的脚。
心中思绪实在难言,冯三恪将串好的铜钱重新放回麻袋,碎银都找了个匣子装起来,也一并放了进去。
一天十七两,四人分一分,他能分得四两多。欠锦爷的一百二十两,一个月就能还得上。
他总算明白,他入府的第二日,就是给爷唱曲的那日,他因那“一百二十两”保银诚惶诚恐时,弥坚和竹笙姑娘笑着说“不必计较这个”是什么意思了。
确实是不必计较的。
人的眼界见识便如爬山,站在低处的时候觉得山顶那么高,穷尽一生也不可及。等真往前迈了一步,等过了那个坎,回头再瞧,那时的自己竟仿佛一场笑话了。
次日一早,大雪如鹅毛,街上没什么人,铺子便关了一日。
冯三恪算着时辰,半上午时才去了外院,提着那一麻袋的钱,跟管家全换成了银锭子,装进木匣里,又去书房找虞锦。
他两夜没着枕头,面色实在算不得好看,眼睑下头浮着一层淡淡青色。虞锦只当他是因为昨日的事难过,多嘴关心了句:“不必介怀,腊八前后孙捕头就到了,你那案子兴许会有转机。”
冯三恪听完却没作声,捧着那个小匣子放在她桌上。
“这是?”
“这是昨日赚的银子,十七两六钱又一十二文,全在这里了。”
他话说得糊涂,脸上又是平素那样的寡淡表情,虞锦一惊,停了笔,“你不做掌柜了?”
她难以置信地眯起眼,几乎冷笑出声:“不过是来了个闹事的,你就又不敢出门了?上回大悲寺挨了顿打,便说以后再不出门,如今一个腌臜货来闹事,你就再不开铺子了?你还能做成什么!难不成还叫一桩糊涂官司毁你一辈子!”
她声色俱厉,冯三恪被她几句话骂懵了,弱声辩解:“不是……我就是想着,这是铺子赚的钱,不该我拿着,就给您拿过来了……”
虞锦:“……”
冯三恪呆呆看着她,表情无辜极了。
一向言出无悔的锦爷心头浮起两分愧,脸上的恼意一下子散开,仿佛刚才的话都不是出自自己之口。
她若无其事地给冯三恪倒了一杯茶,肃道:“掌柜的哪能把钱给别人?这钱也不用给我,你们几个分了罢,到了月底带着账本来,给我看个数就是了。”
话说完,冯三恪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
他垂着眉眼,神色难辨,仿佛从头到脚都透着委屈。
虞锦呼吸绵长了些。顿了顿,话说得竟还有两分温情:“出门瞧见什么好的就买回来,别舍不得。这钱啊,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回来的,别对自己太抠。”
冯三恪闷闷嗯了声。
虞锦简直头疼,她最愁的就是这种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性子,无奈低了个头:“行了行了,爷给你赔个不是,算这烂账算得火气大,方才话说重了,错怪你了。”
他原地站了半天,照旧一语不发,虞锦又从账本上抬起了眼睛。
“怎么不走?”
只见冯三恪薄唇抿成一条线,声音发涩,似是清楚自己这个请求太唐突。
“爷明日有没有空闲?能不能带我回趟村里?”
冯三恪是冬至前一天入的虞府,在府里这半月,就像是人世间重新走了一遭。他几乎要忘了自己身上还背着罪。
而看到眼前这人,将将抛到脑后的往事全被翻扯出来,一颗心霎时坠入冰窖。
面前这男人矮胖,脸庞白净,和他差不多的年纪,冯三恪认得他。这人是柳家村,叫柳富,是里正家的幺儿,打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说不上为祸乡里,却也算不得什么好东西。
柳家村不大,全村百来户人家,十之有八都姓柳,剩下两成是别村嫁来的媳妇。五服同姓,宗祠只有一个,村民抱得很紧。
而像冯家这样异乡来避难的,根儿不此,又没亲没伴,在村里是说不上话的,他家那院子几乎落在山脚边,种的五亩田是自家掏钱买的,却每年都有人来掰扯。
前两年因为一些私事,柳富与冯三恪生了些过节,冯三恪没当回事,人家心里却记了仇。打那以后,冯家在柳家村的日子便越发不好过了。
此时,柳富还是一副活见鬼的样子:“冯三儿你怎么没死!难不成你是从牢里逃出来的?”
什么砍头什么牢里的,一屋客人都惊住了。
冯三恪的来历,府里人几乎都是清楚,虞锦也私底下与他们交待过两句。弥高拿秤杆指着他,怒道:“你怎么说话呢!我们开张的日子,你一口一个死不死的,叫我们怎么做生意?赶紧滚!”
他这两天嫌冯三恪嫌得厉害,嫌他不会记账,不会用算盘,进了铺子头件事就是扫地抹灰,天生受苦的命。偏偏主子点了冯三恪做掌柜,弥高自然心气不顺,可真遇上事了,总还是要站在一边的。
“好嘛,你可知我是谁!”
柳富大怒,白胖手指几乎指到了他鼻子上:“不过是个零嘴铺子,还真当是天王老子开的了?回头我叫人来砸了你的店!”
这剑拔弩张的,架势挺吓人。
弥坚眼尖,瞧着几个女客贴着墙边快步往外走,兴许是怕两边打起来被殃及。再看眼前的柳富骂骂咧咧的恶心模样,弥坚一时也分不清这人到底是专挑他们开张这日来闹事的,还是真的偶遇冯三恪,可冯三恪的案子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要是被他嚷出更多的内情来,他们这铺子刚开张就得关门了。
弥坚脑子活泛,此时急中生智,忙从桌后抢出去,扯着柳富的前襟就往门外拽,怒斥道:“大哥你浑说什么呢!你就是不想我跟二哥做好这门生意!”
他人小,力气也不大,柳富顶他两个那么胖。偏偏柳富先是被“冯三儿没被砍头”这事给吓住了,此时又被弥坚这两句没头没尾的话给怼懵了,踉踉跄跄被他扯了出去。
铺子里的人都没回神,只见弥坚十分不客气地推着那矮胖男子往外走,一边大声嚷:“爹说过了,这铺子谁出钱是谁的!你要再听着嫂嫂的话上门来闹,别怪我跟二哥不顾兄弟情谊!”
小小少年又惊又急,是以憋得脸庞通红,情急之下还破了声,瞧着挺像那么回事。
噢。
大伙儿瞬间心领神会,原来是一家三兄弟因为铺子归谁的事闹腾呢,“砍头”二字甭管谁听了都得怵,这家长里短的就要靠谱多了,笑着往边上避了避,权当听个热闹。一时半会儿还没人想到这铺子挂着的是虞家的招牌,跟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就这么被糊弄了过去。
两人连推带搡出了屋子,买崩豆的队伍又排了起来,照旧热热闹闹的。
待柳富迷迷瞪瞪回神,已经被两个身强力壮的护卫制住了,张嘴又要骂,弥坚团了张油纸塞他嘴里,低声吩咐:“将人带上二楼,问问爷这事怎么办。”
到底是年纪不大,弥坚这几年跟着虞锦东跑西跑的,练出了两分急智,糊弄一时还行,真要摆平这人,却是没那能耐。
交待完,看着护卫制着柳富上了楼,弥坚才回了卖崩豆那屋。见冯三恪还在给客人递油纸包,举止如常,他却死死咬着牙关,颔骨兀出,是在压抑着什么。
弥坚若无其事地回了桌子后,分走他一半的活儿,轻声宽慰:“没事,护卫大哥擒住了人,没闹大。我送那人上楼了,爷在上边。”
冯三恪如释重负,低低“嗯”了一声,与弥坚道了声谢。
心底却又一次地恨起自己无能,总要给别人添麻烦,连柳富手指到了眼前,他都没有应变的能耐,当真是一无是处的废物。
正是半下午,铺子里零嘴卖空了好几样,客人已经不多了,而楼上的糖葫芦、炒栗这些小食不稀罕,远不如楼下的生意红火。
彼时虞锦正坐在二层最里边的那间茶室,关着门,屋里还坐着竹笙和来凑热闹的顾嬷嬷,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府里的琐碎,虞锦听着听着就犯了困。
炉子烧得火热,桌上摆着枣茶、点心、炒栗,全是香甜气息。她整个人缩在椅子里,有些昏昏欲睡,门却被人砰得一声撞开了。
柳富一路挣扎,是被护卫推进来的,手上没了束缚,他扯下嘴里的油纸团便骂:“谁敢动我一根手指头!我是柳家村里正的儿,西卫教头是我表叔,你们这小小一个零嘴铺子竟敢……”
话说一半,息了声,屋里坐着三人,柳富视线却定在最里头那人身上。一身斜襟直裰,摩挲着手里的暖炉,正歪歪斜斜地倚在阔背椅上,姿势懒散,却说不出的好看。
唯独那双眼睛,柳富方瞧了一眼,便觉透心凉。
虞锦眯了眼,“何事吵闹?”
一出声,竟是个娘儿们,柳富刚哑了的火又噌得窜了起来:“我要告你们包庇死囚!冯三儿上个月就该被砍头了,如今活生生站在你这里,你作何解释?哼,那龟孙还想开铺子,开个屁!回头我就带着人来砸了这铺子!”
“公子慎言!”
柳富没嚷完的话被虞锦一句堵了回去。
她坐直身子,方才那一身的懒散劲儿一下子无影无踪,眼中光华凌厉,面上挂着笑,却是浮于表面的,没半点温度。
“还慎言?”柳富气势一虚,转瞬功夫又硬气了起来:“整个陈塘我说砸哪儿就砸哪儿!”
虞锦一声轻哂,盯着他的眼睛,“念你年纪小,不懂事,说的这混账话我只当没听到。你回头问问你爹,问问你那教头表叔,问问他们虞家的铺子谁敢动一下。”
柳富听完,往地上啐了一口。不过是个丫头片子,兴许还没自己年纪大,哪来的脸这么说话?他刚要笑,却倏地顿住了。
虞家?
哪个虞家?
他细细瞧了瞧虞锦,只见这姑娘坐得稳如泰山,身上的衣裳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再想到她话里的虞家,心里又是一咯噔。
这位,只怕就是虞五爷那闺女了。
这些日子虞五爷独女回了县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陈塘人尽皆知。能在京城混出头脸的一方富贾,远不是寻常百姓能惹得起的。
柳富方才的盛气凌人一下子不见了,脸白了些,干笑着拱拱手:“不知是女公爷,还请原谅则个。”
虞锦抬抬下巴,那处空着一张矮凳,示意他:“坐吧。”
柳富迟疑了片刻,坐下了,这凳有些矮,比对面坐着的虞锦平白低了一个头,气势愈发弱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