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如和珅这般,自以为天子近臣,最是了解皇上心性的,这一刻还是以为皇上是必定要大发雷霆的。
因为皇上是一个孝心极重之人,这带回来尊奉在盛京老皇宫的物件儿,岂能有半点含糊的去?
可是说也奇怪,皇帝听罢,不但未曾如和珅想象的大发雷霆,反倒是盘腿坐在炕上,高高扬起头来,长眸轻阖——就像是老人家时常说着说着话就走神了一样,连和珅都无法猜测这位老主子这一刻是睡着了,还是醒着。
如是醒着,皇上又在想什么呢
只是皇上越是如此,和珅心下越是没底。他只能低低垂首,紧张地等着皇上的发落——若依皇上从前的性子,发火是难免的。
经过了沉默而漫长的等待,和珅等来的却不是他以为的怒火和惩处,反倒是皇上莫测高深的一笑。
“和珅啊,你说的没错,朕今年命盛京老皇宫添建,为的就是要将《四库全书》存放在老皇宫内。故此文溯阁出了纰漏,你们一班办事的大臣,都应该治罪!“
和珅吓得赶紧叩头。
皇帝紧接着却又慈祥一笑,“罢了,罢了!朕回盛京祭祖,连所经过之地的地丁钱粮,都准蠲免十分之五……又如何至于要在这个时候给你们一班人治罪?朕施恩,免了你们的罪去!”
“只需将那匾额,按着圆明园内文源阁匾额的挂法,不必挂在顶层檐下,改为挂在下檐即可”
皇帝如此的和颜悦色,着实叫和珅都深感侥幸。
谢恩离去,和珅还举袖擦了擦汗。
不过待得回到住处,给永玮传话之时,和珅便已经换上了另外一副神情。
他自负又淡然,当面告诉给永玮派来的人,“皇上原本震怒,说要追究一干人等。永玮公爷既是宗室,此时在皇上回盛京拜谒祖陵之时,皇上特地将永玮公爷从吉林将军任上调到盛京将军任上,就是因为永玮公爷乃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比一般大臣更适合在这会子出任这个差事。”
“可是永玮公爷却在这时候儿,叫最为要紧的文溯阁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去,皇上说,永玮公爷这是辜负了圣恩呐……”
永玮的手下惊得慌忙跪倒,“我家主子自知有罪,就因如此才拜请大人从中周全……”
和珅这才展颜一笑,“我知道。你可以回去禀告永玮公爷,此事,我已经为他设法转圜,皇上已然息怒,不再问罪了!”
永玮手下登时大喜,替永玮向和珅千恩万谢,并且许诺道,“待得大人随驾至盛京,我家主子必有重谢!”
永玮手下欢欢喜喜走了,和珅得意而笑。
九月,皇帝终于驾临盛京。
只是按着规矩,皇帝必须先谒祖陵,之后才可驻跸盛京老皇宫。故此九月整个前半月,七十三岁的老皇帝,马不停蹄分别赴永陵、福陵、昭陵等,行大飨礼。
九月十七日,才完成这些繁琐仪轨,皇帝终于抵达盛京旧宫。
至此,新增建后的盛京老皇宫,才正式掀开了面纱去。
若说原来的十王亭,是老皇宫的东路;曾经的凤凰楼、台上五宫,乃至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所修建的东所和西所,合并而为中路;则此次新增建的部分,乃为西路。
整个西路,分为前后两大建筑群。
后部,就是为了尊奉《四库全书》而增建的文溯阁。
文溯阁后有仰熙斋,为皇帝书斋,再往后又有九间殿。
藏书阁后安置皇帝书斋,这容易理解,从样式上来说,就是皇帝可以从藏书阁取书,在仰熙斋攻读之意。
只是后面的九间殿,内里究竟存放了什么,就叫人无从知晓了。
不过只是从这藏书阁与书斋的建制,猜测那九间殿里,存放的应该是书籍,以及其他杂物的吧。
直到二百多年后的2003年,九间殿内的秘密才大白天下:2003年,几位师傅被分派到沈阳故宫九间殿参加修缮工作。九间殿因年久失修,所以它的窗户和门都已被铁板钉死。师傅们小心翼翼地将铁板揭下,就在这时,一只金黄色的龙头突然“露”了出来。
当时师傅们都被吓了一跳,等到大家醒过神来才发现,透过九间殿窗户,能看见这只龙头是在一张“屏风”上画的。可是当其他的铁板陆续被揭开时,才发现这也根本不是什么“屏风”,而是数量多达48个的木柜!
这48个柜子各高2米,长1米,宽05米,全是用上等松木制作,外表漆成深红色。木柜内分5隔层,每隔层均可储备许多货物。估计整个柜子净重量150公斤左右,需要4个小伙子才能搬动。每个柜子正面画着两条金龙,金龙叱咤风云,二目炯炯有神,两撇龙须向前探出。据做了30多年木匠的李师傅介绍说,这些柜子每个外表所涂的漆足有两铜钱厚,这些漆保护了木料,使之不被潮气侵蚀,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腐烂。
从这些龙柜里,发现整理出了8000余件文物,其中不乏奇珍异宝……
时间再回到当年。
皇帝亲自看过文溯阁,又在仰熙斋中读罢了书,终于可以起身走向书斋后的九间殿。
立在九间殿内,他眯眼含笑,望着那细细的微尘在空气中舞蹈。
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他来到了九间殿,留下了四十八个龙柜……
乾隆四十八年,是九儿薨逝九年;九月、九间殿,又合“九九”之数。
四十八个龙柜啊……她薨逝那一年,是正月走的,若按虚岁算,便虚浮出太多了——而按照她的实岁算,正是四十八岁啊……
他伸手,一个一个从那龙柜上拂过。
“九儿啊,若你魂归故土,就到这儿来吧。这四十八个龙柜里,是爷将你生前最爱读的话本子、最喜欢的瓷器,还有你日常用惯了的物件儿,都存在这儿啦。”
“你若魂兮归来,这里的一切就都不陌生,你啊,便又有可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