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世界尽头的拥抱

距离上次有人来,如今这间公寓的门已经关了半个月,今天再一次被丁齐打开。其实丁齐已经用不着这间公寓了,可以和房东商量提前退租,只要多补一个月租金就行。

但丁齐却没想那么做,他总觉得这屋子里还有些什么,当初既然租了一年,现在才过去半年,那么就继续留着吧,假如退回去,仿佛就断了某种线索或者说念想。

丁齐坐在桌前拿着那把钥匙陷入了沉思,大家都没有找到线索,事情仿佛又回到了原点,那么阿全留下的唯一线索就应该是这把钥匙。钥匙上贴了一张标签纸,就是丁齐这间公寓的房间号:2216。

这并不是丁齐贴的,也不是阿全贴的。钥匙上贴这种标签纸,是为了防止和其他钥匙搞混,当初房东给了丁齐两把钥匙,上面都已经贴好了标签。

丁齐拿着钥匙看了半天,又下意识地打开抽屉,抽屉里的杂物他翻过多少次了,有他并没有交回学校的学生证、教师证、校园一卡通,还有几节电池与两支签字笔……

笔都拆开检查过了,原先抽屉里还放了几块景文石,而石头已经取走了。随着抽屉打开,丁齐突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气味,是很多家具经常散发出的那种松香味。他却突然像意识到了什么,猛地站了起来,把身后的椅子都给碰翻了。

他把抽屉整个拉了出来,看了看侧面、后面以及底部,并没有发现粘着什么东西,然后又钻到了桌子底下抬头看,接着伸手去摸桌板底面,指尖好像摸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他用指尖用力一抠,抠出来一把粘在小木片上的钥匙。抽屉上方的桌板底部,被人挖了一个很浅的小暗格,用一块很薄的小木片封住,几乎看不出来。阿全的手艺丁齐可是见识过的,曾将老谭削下来的那两截桌子腿给镶了回去,仅凭肉眼几乎难以分辨。

丁齐能发现,是因为刚才突然闻到了松香味。其实很多木质家具也经常散发出类似的气味道,来自于漆或者胶的挥发。很寻常的事情却让丁齐感觉到不寻常,因为这间公寓他住过、这张桌子他也用过,打开抽屉时从没闻到过这种气味。

小木片和钥匙是用松香粘上去的,很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很容易抠下来。别人为什么没有发现?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清楚——打开抽屉不应该有这种气味。丁齐上次怎么也没有发现?或许是因为没注意,或许是因为抽屉在那段时间被反复打开过很多次。

因为这种缓慢挥发的气味,要在封闭空间里积累一段时间才会变得比较明显,假如总是开抽屉,挥发性气体便会随时散掉。如今已有半个月没人碰过这个抽屉了,所以打开的时候丁齐才能闻到。

这一把两厘米长的小钥匙,并没有任何其他的特征或标志,也不知道是开什么锁头用的?但阿全特意留在这里,必然就是线索。

阿全在公寓里留了两样东西,都是钥匙,一把在明、一把在暗,要说没有联系简直是不可能的!可他到底想说什么呢?丁齐把两把钥匙都放在手中,几乎像祭炼景文石那样,企图寄托心神去感应它们,又突然眼神一亮,似是想到了什么。

丁齐扶起椅子,将抽屉恢复了原状,钥匙收好,神色如常地离开了公寓。他开车去了市中心,将车停在一个大超市的停车场,等他离开的时候却没有再坐车,也换了装束做了简单的化装,先打车再坐公交,兜了一个大圈子来到境湖大学的南门。

丁齐并不知道也没有发现有谁在跟踪他,他这么做,只是出于经历了江湖险恶之后本能的谨慎,也是当初跟谭涵川学的。图书馆大楼修得很宽敞很漂亮,每层楼梯拐角处以及走廊上沿着墙的位置,放着一排排储物柜,旁边还贴着提示:每日离馆自行清理,否则撬锁!

这是老式的自助储物柜,需要自己带锁头锁上,方便存放随身物品。这么做也意味着保管责任自负,假如有贵重物品遗失,图书馆并不负责。为了防止有人总是占着储物柜不清理,所以才贴了那样的提示。

丁齐在图书馆工作了很长时间,他很清楚,那提示其实就是吓唬人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真的撬过锁。

阿全也在境湖大学图书馆混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想必也发现了这个内情,否则换一个人还真想不到把东西藏在这种地方,恐怕也不太敢想。因为旁边贴的提示太显眼了:东西只能在进馆的时候暂存,离馆的时候就得取走,是不能过夜的,否则图书馆就会撬锁清理。

丁齐找到了编号为2216的储物柜,果然已经被占用了,上面挂着一把黄澄澄色的锁头。丁齐尽量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取出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拧,却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只听咔嗒一声,仿佛是发自脑海中的脆响,锁头打开了!储物柜里静静地躺着两样东西,一支很眼熟的卷轴和一个银色的镯子。丁齐尽量稳住心跳的节奏,没有在这里细看,顺手将东西都装在背包里,关上门便离开了,锁头当然也带走了。

石不全那晚回到公寓,只用了不到十秒钟就出来了,肯定来不及在桌板下面搞那种动作,应该是他此前就藏好的。其实就算丁齐找不到那把小钥匙,也没有关系,留在桌面上的公寓钥匙已经是一种暗示。

假如丁齐静下心来好好琢磨,是应该能想到的,而且恐怕只有他才能想到。就算没有发现那把暗藏的小钥匙,丁齐一样的能找到东西,所区别的就是去图书馆开锁还是撬锁。

《方外图志》是谁的?是镜湖大学图书馆的,也是石不全和丁齐一起“偷”出来的。从道理上讲,石不全要么把它还给镜湖大学图书馆,要么把它留给丁齐。而石不全的选择是将它放回图书馆,却把寻找它的线索留给了丁齐。

丁齐在学校的西门外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到市中心,取了自己的车再往回赶……当天晚上,五个人在一楼的书房里关上门,仔细查看了丁齐取回来的东西,叶行今天也来了,所以也在场。

镯子似是银制,外圈有蓝黑色的云气纹饰,不知是以什么工艺弄上去的,看上去竟似是器物材质本身的纹路。丁齐把它戴在了右手腕上,稍微有点紧,但是还能戴。这应该就是阿全偷的“宝物”,果如丁齐此前所推断,它是一件随身的饰物。

丁齐总感觉这件饰物不同寻常,在入微境的状态下与心神之间有一丝若隐若现的联系。这与景文石类似,但此刻还达不到能完全寄托心神的效果,不仅是因为东西不合适,更因为它还是陌生之物。

至于那支卷轴,就是众人苦寻良久的《方外图志》。将之铺在书桌上缓缓展开,两边都有人小心翼翼地托着。五米多的长卷不可能一次完全打开,这边展开到头,那边就有人负责再卷上。打开之后首先能见到“方外图志”这四个字,旁边还有“朱敬一”的落款。

这位“南门妖王”的字迹,他们已经在小境湖中见过了,原来这卷《方外图志》也是他留下来的。

题头之后的第一幅图,便是小境湖的位置,众人已经看过了。再往后面看,其实还带着一列标注:去境湖驿南三十里,有小境湖。方外无主,门户自开,浑然纯素。为当年首见之方外,亦为我所见方外众世界之净范。

这一列标注是众人先前没见过的,想必当时阿全并没有修复。仔细看发黄的纸质,布满了蛛网状的纹路,简直是用碎片拼起来的,最小的碎片几乎只有米粒大,可以想见当初的损毁程度,还好能基本拼凑完整。

再往后,是一副残图,究竟是什么地方已经很难辨认了。因为损坏得太严重的,阿全的本事再大,也无法完全修复,只能将尚可保留的碎片装裱在相应的位置。继续往下展开……卷轴最后一篇记载的便是大赤山。

大赤山这幅图后面也有一列标注:泾阳入江处,沿东岸溯行千步,自古曰大赤山者,门户在此。不知何年有仙家炼两界环,为入界之宝,可随心意适腕。魏氏得之为祭主。此界之境,兴祭主之神。

旁边还画了个镯子,正是丁齐此刻右腕上截的那只银镯。卷轴展开到这里便到头了,后面只有朱敬一留下的几句话:吾平生寻方外,志于此,自境湖驿始,三百年后,又至境湖驿止,冥冥真有天意否。

再看落款,是永乐九年,也就是1411年。

留下《方外图志》的朱敬一,自称用了三百年时间寻访各处方外世界,最终制作了这卷图册。根据图册上最后的留言,那他岂不是从宋代就开始建议方外世界了?他最先找到的是小境湖,可能是偶然间发现。

什么人能活三百年?假如在别的情况下看见这个东西,可能是以为胡说八道,但现在大家都清楚,无论是小境湖还是大赤山都是真实存在是,那么这位朱敬一很可能并没有说假话。他为何能如此长寿,难道真的已经成仙,或者是因为仙家饵药的关系?

朱敬一在小境湖庄园里留下的那幅画,落款是永乐七年,也就是1409年。根据这些线索推断,他可能早在宋代就偶然间发现了小境湖,然后便不停地寻找其他的方外世界,三百年后又回到了境湖市一带,最终发现了大赤山。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朱敬一于小境湖中建造了一座庄园,还留下了这卷《方外图志》。朱敬一后来去了何处,如今不得而知。《方外图志》后来为什么又被赤山寺收藏,更是难以考证了。

连同小镜湖和大赤山在内,这卷《方外图志》中记载的方外世界,总计有十五处之多。有些内容已难以辨认,但尚可解读的部分,仍包含了九处方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