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全那晚回到公寓,只用了不到十秒钟就出来了,肯定来不及在桌板下面搞那种动作,应该是他此前就藏好的。其实就算丁齐找不到那把小钥匙,也没有关系,留在桌面上的公寓钥匙已经是一种暗示。
假如丁齐静下心来好好琢磨,是应该能想到的,而且恐怕只有他才能想到。就算没有发现那把暗藏的小钥匙,丁齐一样的能找到东西,所区别的就是去图书馆开锁还是撬锁。
《方外图志》是谁的?是镜湖大学图书馆的,也是石不全和丁齐一起“偷”出来的。从道理上讲,石不全要么把它还给镜湖大学图书馆,要么把它留给丁齐。而石不全的选择是将它放回图书馆,却把寻找它的线索留给了丁齐。
丁齐在学校的西门外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到市中心,取了自己的车再往回赶……当天晚上,五个人在一楼的书房里关上门,仔细查看了丁齐取回来的东西,叶行今天也来了,所以也在场。
镯子似是银制,外圈有蓝黑色的云气纹饰,不知是以什么工艺弄上去的,看上去竟似是器物材质本身的纹路。丁齐把它戴在了右手腕上,稍微有点紧,但是还能戴。这应该就是阿全偷的“宝物”,果如丁齐此前所推断,它是一件随身的饰物。
丁齐总感觉这件饰物不同寻常,在入微境的状态下与心神之间有一丝若隐若现的联系。这与景文石类似,但此刻还达不到能完全寄托心神的效果,不仅是因为东西不合适,更因为它还是陌生之物。
至于那支卷轴,就是众人苦寻良久的《方外图志》。将之铺在书桌上缓缓展开,两边都有人小心翼翼地托着。五米多的长卷不可能一次完全打开,这边展开到头,那边就有人负责再卷上。打开之后首先能见到“方外图志”这四个字,旁边还有“朱敬一”的落款。
这位“南门妖王”的字迹,他们已经在小境湖中见过了,原来这卷《方外图志》也是他留下来的。
题头之后的第一幅图,便是小境湖的位置,众人已经看过了。再往后面看,其实还带着一列标注:去境湖驿南三十里,有小境湖。方外无主,门户自开,浑然纯素。为当年首见之方外,亦为我所见方外众世界之净范。
这一列标注是众人先前没见过的,想必当时阿全并没有修复。仔细看发黄的纸质,布满了蛛网状的纹路,简直是用碎片拼起来的,最小的碎片几乎只有米粒大,可以想见当初的损毁程度,还好能基本拼凑完整。
再往后,是一副残图,究竟是什么地方已经很难辨认了。因为损坏得太严重的,阿全的本事再大,也无法完全修复,只能将尚可保留的碎片装裱在相应的位置。继续往下展开……卷轴最后一篇记载的便是大赤山。
大赤山这幅图后面也有一列标注:泾阳入江处,沿东岸溯行千步,自古曰大赤山者,门户在此。不知何年有仙家炼两界环,为入界之宝,可随心意适腕。魏氏得之为祭主。此界之境,兴祭主之神。
旁边还画了个镯子,正是丁齐此刻右腕上截的那只银镯。卷轴展开到这里便到头了,后面只有朱敬一留下的几句话:吾平生寻方外,志于此,自境湖驿始,三百年后,又至境湖驿止,冥冥真有天意否。
再看落款,是永乐九年,也就是1411年。
留下《方外图志》的朱敬一,自称用了三百年时间寻访各处方外世界,最终制作了这卷图册。根据图册上最后的留言,那他岂不是从宋代就开始建议方外世界了?他最先找到的是小境湖,可能是偶然间发现。
什么人能活三百年?假如在别的情况下看见这个东西,可能是以为胡说八道,但现在大家都清楚,无论是小境湖还是大赤山都是真实存在是,那么这位朱敬一很可能并没有说假话。他为何能如此长寿,难道真的已经成仙,或者是因为仙家饵药的关系?
朱敬一在小境湖庄园里留下的那幅画,落款是永乐七年,也就是1409年。根据这些线索推断,他可能早在宋代就偶然间发现了小境湖,然后便不停地寻找其他的方外世界,三百年后又回到了境湖市一带,最终发现了大赤山。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朱敬一于小境湖中建造了一座庄园,还留下了这卷《方外图志》。朱敬一后来去了何处,如今不得而知。《方外图志》后来为什么又被赤山寺收藏,更是难以考证了。
连同小镜湖和大赤山在内,这卷《方外图志》中记载的方外世界,总计有十五处之多。有些内容已难以辨认,但尚可解读的部分,仍包含了九处方外世界。
小境湖的北侧边缘,其实距离那座庄园并不远,假如他们一开始就选择往这个方向探索,可能早就走到了。庄园建在山峰的南坡上,而这座山的阳面是生长月灵芝最多的地方。翻过这座山峰往北走,山脚下似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开阔平原,但是前走不远,就到了尽头。
世界的尽头有什么?不是深渊,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堵墙,而是什么都没有。“无”的概念本身就是无法形容的,因为连定义都不该存在,更非物理意义上的真空。
没有光线会不会是一片黑暗?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黑暗本身也是一种视觉映像或热力学概念。语言是很难描述,若是谈感官,它更像是一片“迷雾”,意识无法感应,就连高人的神识也无法穿透。
走到这片“迷雾”时,就没法再往前了。这并不是害怕会一脚踩空,因为空本身也是一种概念,若是连空间都不存在,人是不可能走进去的。比如丁齐想往前走,但又发现身体其实没动,或者说意识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
当他停住这种念头时候,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就像刚才的过程并不存在,他也不保留任何记忆,更没有消耗任何时间。什么都没有,当然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也没有。没有人能走入迷雾中,不会记得经历了什么,只知道自己曾经尝试过。
意识停滞了,但意识并没有消失,一动念想回来,就会从原地回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体会,冼皓告诉丁齐,她连做梦都没想过到达世界边缘的感觉,也许在这里最适合修炼隐峨境。
冼皓每天都会进入小境湖,不断向世界的边缘进发,却永远就停留在世界的边缘。几天后,她就已将入微境修炼圆满、证入了丁齐所说的隐峨境,已不需要总是将那把刀拿在手中了,只要随身带着,放在随时可感应到的地方,出入小境湖也不会失去记忆。
这有可能是那把刀的原因吧,冼皓将它带在身边已有多年,甚至已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用那把刀取代景文石成为出入小境湖的钥匙,可能并不合适,但她下的功夫也不一般。
在所有人当中,若论原先的“修为”最深厚者当然是谭涵川,若论对方外秘法理解最透彻的当然是丁齐本人,而如今境界最高的反而是冼皓。可能是在大仇得报后,冼皓心里已经没有别的事情了,这就是她的人生新方向。
方外秘法中的隐峨境并非飘门隐峨术,但丁齐既然冠以此称,想必状态也有相通之处,冼皓修炼起来也最为得心应手。
这天冼皓站在世界的尽头修炼时,丁齐也在世界的尽头看着她,时空仿佛总是定格。当两人转过身来,远处的夕阳斜照,丁齐手里还拿着石头,而冼皓的短刀插在腰带上。丁齐问道:“你那把刀,原来有名字吗?”
冼皓:“有,叫枯骨刀。”
通常情况下,谁也不会给一把刀起名字,比如家里的菜刀、水果刀,你会给它特地起个名字叫什么吗?还有一种名称是对器物形制的概括,比如金丝大环刀、厚背砍山刀,而不是刀本身的名字。刀有专属之名,仿佛就有了生命和灵性。
丁齐的语气一转道:“很特别的名字,还好你现在不用总是把它拿在手中了。”说着话他的左手握住了她的右手,然后轻轻一带。身后就是世界的尽头,失去重心倒下去只是一种错觉,人不会真的失去平衡,只会保持原来的姿势。
就是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冼皓已经被他抱在了怀中。丁齐早就对她说过:“我想抱抱你!”结果这个愿望到了世界的尽头才得以现实。
自从除掉范仰和刺客的那晚之后,冼皓在他面前似乎变得温柔了许多,不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可是另一方面感觉却有些疏远了,仿佛找不到能更进一步的亲近机会。丁齐也明白,是时候该自己主动做点什么了。
与冼皓这样的姑娘相处,要有耐心,千万不能着急,但也要看准时机,这个过程是别有韵味。冼皓吓了一跳,然后就觉得腰被搂紧了。她没敢抬头,将脸埋在了丁齐的胸前……她的身子好软、散发的气息很是芬芳。
第二天冼皓没有进小境湖,拿着平板电脑和卷尺跑到丁齐那栋小楼里,测量数据画图去了。而丁齐则抽空回了一趟公寓,打算把自己的东西都拿过来。
阿全那晚离开公寓的时候,不仅带走了一样东西,还留下另一样东西,他将公寓的钥匙放在了桌子上,所以出门时才没有反锁。这是个不太寻常的举动,难道他自己知道回不来了吗?在正常情况下,就算石不全不再借用这间公寓,也应该把钥匙还给丁齐而不是留在屋里。
后来众人都寻找阿全的下落,再后来又去寻找他可能藏在境湖大学的《方外图志》。这间公寓,丁齐等人当然检查过,并没有发现其他的东西。前段时间丁齐把钥匙给尚妮了,尚妮常在这一带转悠,应该也检查过丁齐的公寓,但同样没有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