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大唐美男子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651 字 9个月前

李裹儿没法子回嘴,气鼓鼓地看向崔耕,娇声道:“二郎,你给我做主!”

按说,崔耕的性子,是不会搀和进这种破事儿的。

但是,他今天是有所求而来,还想要韦荷和韦兰的白沙子呢,所以,现在不能缩了。

崔耕长身而起,道:“小婿拜见五姨、拜见七姨!”

其实韦荷和韦兰是韦玄贞的次女和三女,这里的排行,是从韦家这个大家族论的,韦荷排行第五,韦兰排行第七。所以,原来人们一直称他们为“五娘”和“七娘”。神龙政变后,这二位的身份水涨船高,不管是亲近的晚辈,还是陌生人,都称呼她们为“五姨”和“七姨”。只有李裹儿不这么叫,毕竟有资格让她称姨的,是这么两位。

韦荷轻笑一声,道:“怎么?二郎是要为裹儿出头了?你的名传天下,论斗嘴我们可斗不过你,嘻嘻!”

韦兰道:“不过,若是那个能力,二郎你恐怕得大败亏输哦。”

“呃……小婿不是要和二位斗嘴,而是想分别给两位一个忠告。”

“忠告?什么忠告?”

崔耕看向韦荷道;“先给五姨一个忠告吧。听说古时候,潘安貌美无,掷果盈车。姨夫陆颂虽然略逊一筹,但其头之巾却被称世人称为“陆颂踣”,也算相当不错了。”

这个时代,平民百姓一般头带幞头,也是沙罗软巾。官员则带着幞头的变种——乌纱帽,休闲时也戴幞头。

但是,美男子陆颂觉得带着幞头太没性格了,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样式:把软巾高高堆起,再让它自然下垂,看起来像是软巾跌倒的样子。

人帅,穿啥也好看,陆颂这身装扮很快引发了长安时尚圈儿的大地震,人们把这种头巾命名为“陆颂踣”。踣者,跌倒也。

这正说到了韦荷的得意之处,嘴角含笑道:“是有这么回事儿,你姨夫不成武不,也只有这件事名扬天下了。你提这个干什么?”

不过,她很快笑不出来了,只听崔耕长叹一声,道:“唉,此名不祥,大大的不祥啊。我劝姨夫赶紧声明,禁止人们如此称呼,实在不行,赶紧求陛下下道圣旨。否则……迟早有不测之祸!”

“好啊你,崔二郎!”韦荷跳着脚骂道:“你摸摸自己的胸口,到底还有良心没有?我不过是和裹儿绊了几句嘴,你咒你姨夫去死?有你这么当晚辈的吗?哼,我夫君有不测之祸?你怎么不去死!”

崔耕面现诚恳之色,道:“姨母息怒,息怒啊。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您听我把话说完。如果觉得我说的没道理,愿打愿罚,小婿毫无怨言。”

韦荷当然可以说“我不听,我不听”,但是,她对“罚”崔耕可太敢兴趣了。长宁公主和杨慎交那个令人羡慕无的大宅子是哪儿来的?还不是“罚”崔耕得来的吗?

她气鼓鼓地道:“好,咱们一言为定,你讲!”

崔耕道:“五姨明鉴,“帽子”代表着人的功名富贵,寓意非常。如说赵国公长孙无忌吧,当时他喜欢戴乌羊毛做成的浑脱毡帽,天下人非常喜欢这种帽子,把这种帽子命名为赵公浑脱。结果,没几天,赵国公获罪被流往岭南道。你想想,叫了半天“浑脱”,赵国公的官帽能不脱落吗?”

韦荷疑惑道:“但是,我家夫君的帽子,是叫“陆颂踣”啊。这跟浑脱帽有什么关系?”

“那“浑脱”更严重!”崔耕面色严肃道:“五姨您想想,这踣字除了跌倒之外,还有什么意思?”

韦荷没读过什么书,看向陆颂道:“还有什么意思?”

陆颂苦笑道:“都不是什么好意思。如陈尸,《周礼·秋官》云: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如覆灭,《左传·襄公十一年》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如败亡,《国语·鲁语》云:纣踣于京。”

韦荷脸色骤变,骇然道:“那“陆颂踣”的意思,岂不是陆颂……死?”

崔耕又加了一把火,道;“还有,这种帽子其实并非完全是姨夫的首创。当初,太宗皇帝四子李泰的巾子也向前踣,人们觉得非常好看,命名为魏王踣。结果,可怜的魏王千岁,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不可不慎啊!”

韦荷目瞪口呆,道:“真的假的?”

陆颂道:“确有此事,唉,可惜木已成舟,即便叫陛下下旨禁绝也晚了。看来咱们夫妻的缘分快到头……”

“不会的!不会的!”

韦荷急急扯住崔耕的袖子,道:“二郎你一定有法子的,一定有的,对不对?”

崔耕有啥法子啊,他之所以这么说,是根据后世的记载。按照记载,陆颂还有不到一年去世,人们把他的死归罪于这个“陆颂踣”的称呼。后来,人们这么一联想,连长孙无忌和李泰都联想起来了。

现在叫崔耕想法子,他能怎么办?

崔耕眼珠一转,道:“向陛下讨旨,未必来不及,咱们还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言毕,赶紧转移话题,看向韦兰道:“七姨,现在给你忠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