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芥蒂稍微解

奋斗在盛唐 牛凳 3111 字 9个月前

李显微微皱眉,道:“你是何人?”

“庐陵王别着急,贫道的身份,您马上就明白了。说实话,咱们可是老熟人呢。”

随后,韦什方又对崔耕道:“还请崔著作暂且出去一下。贫道有些私房话,要对庐陵王一言。”

对我还保密?这老骗子的真实身份究竟是啥?

尽管崔耕心中好奇无比,还是依言照做。

约摸过了一刻钟内,屋内忽然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紧跟着,韦什方和庐陵王联袂而出,庐陵王冲着崔耕微微一抱拳,道:“方才本王对崔著作多有失礼之处,万望恕罪!”

虽然不知老骗子韦什方究竟用了什么手段,但只要庐陵王相信了就好,崔耕明白自己寻根究底也问不出什么来,索性十分光棍地道:“哪里,有道是君不密则使其臣,臣不秘则失其身,王爷的所作所为,大有明君之风,又何错之有?”

“难为崔著作如此深明大义,若孤王有朝一日重归大宝,定与崔著作……富贵共享之!”

这就是封官许愿了。

崔耕明白,别的皇帝,大都是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在他上位之前,解衣推食,口甜如蜜,但上位之后,功臣稍有小错,恐怕就有性命之忧。

但李显这个人不同。也许是当初从云端跌落地狱的经历,他分外珍视落难时候的友情。

登基之后,凡是给过他帮助的恩人,都给予高官厚禄。哪怕当事人死了,也要重赏此人的子女。

虽然说这对国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对跟随李显的臣子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了。

可以说,李显此言一出,至少在他当政的五年内,崔耕就可以横着走了。

崔耕赶紧跪倒在地,道:“愿为王爷效死!”

……

……

当天晚上,庐陵王李显、王后韦氏、老骗子韦什方和崔耕团团围坐,开了一个小会。

崔耕明白,因为当初共患难的经历,韦后可以当李显一半的家,

所以,他刚一落座,就道歉道:“当初九公子之事,实在是各种阴差阳错,事急从权,还望王后见谅。”

韦后小聪明有余,大智慧不足,哼了一声道:“崔著作是不是以为,有了迎回庐陵王的大功,你害死韦昭的事儿,就可以揭过去了?”

“呃……微臣以为,我不只有迎回庐陵王的大功。害死九公子的事儿嘛……我足以用其他的事儿弥补。”

韦后不以为然地道:“哦?这可奇了,你崔耕除了平了契丹之乱,坏了庐陵王的大事之外,还有什么功劳?

“微臣的功劳,不是在现在,而是在未来!”

“未来?”

“不错?王后,您可忘了父兄之仇?微臣无论杀九公子还是迎庐陵王回洛阳,都是为了有朝一日,他能重登大宝!到了那时候,微臣固然高官得坐骏马得骑,而您……不是也有机会报那深仇大恨了吗?”

“父兄之仇……”

韦后口中缓缓吐出这四个字,眼角一阵湿润,脑海中,泛起几年听过的一个消息。

当初,李显被贬为庐陵王,自己的父亲韦玄贞,以及四个哥哥,两个妹妹妹,都吃了挂落儿,贬到容州。

当时,容州当地的蛮人统领宁承兄弟,看上了自己的两个妹妹。父亲坚决不从,被活活气死。

母亲不从,被宁承兄弟所杀,四个哥哥也被砍了脑袋!唯有两个妹妹委屈求全,嫁给了宁承兄弟。结果,却被他们活活折磨死!

每每想到此事,自己都真恨不得生食宁承兄弟之肉,渴饮这俩畜生之血!

崔耕察言观色,趁机建言道:“现在庐陵王仅仅是一个闲散王爷,地方官当然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若庐陵王身登大宝,不用他老人家下旨,就有的是人殚精竭虑,想尽办法,将二贼的首级,献到您的面前。难道为您的父兄之仇,还及不上九公子的一条命吗?”

“这……”韦后迟疑道:“你崔耕敢肯定,陛下让夫君回京,是有意立他为太子?甚至……庐陵王有机会重登大宝?”

这时候不表忠心,什么时候表忠心?

崔耕跪倒在地,道:“微臣敢以性命担保!”

韦后道:“假如你猜错了,就给九公子抵偿兑命?”

“不!假如微臣猜错了,就……”崔耕坚定地道:“就让微臣用这条命,让臣的这个猜测变正确!”

“好,崔著作说得好!”韦什方看向李显,道:“有崔著作这等忠臣辅佐,王爷何愁大事不成?”

李显也打圆场道:“崔著作当时也一片忠心,莲儿,你莫多作苛责了。”

“好吧,那本宫就对你崔耕听其言观其行了。”

“多谢王后娘娘海涵!”

其实崔耕也不是怕韦后,毕竟李显的人品还是相当好过硬的。现在把话挑明,只要她在回京的路途中,顾全大局,不出什么幺蛾子就好。

见说服了韦后,崔耕轻咳了一声,开启了正题,道:“外面有房州刺史衙门大军围困,不知王爷,可有什么脱困的预案没有?”

李显苦笑道:“袁立诚颇有手段,本王的一些小手段早已失效。对了……崔著作你甘冒奇险,进入王府,应该有什么后招吧?”

崔耕和韦什方对视一眼,微微一笑,道:“当然。如果王爷没有什么意见的话,且听微臣说说自己的一个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