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连锁反应

三国圈 嬴政 1901 字 9个月前

李轩终于确认,这一现象不是临时,而是将持续很长时间。

起码今年之内,北上人口将呈逐月扩大之势。

春播已误,农田已经抛荒,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

初步探明,兖冀徐青四州,粮田抛荒面积普遍在两成以上,翼青徐三州最糟,黄巾烽起,豪强结寨自保,乡间大片土地无人理会。

最迟夏末入秋,来自徐州的流民,就将与青,兖二州北上的人流,在翼州合流。

如翼州不阻断这一趋势,不尽快分流。聚集的流民面临北方入秋后,逐步转冷的天气,将有可能滞留翼州。

如此,翼州持续动乱的可能加大。且无论翼州发生什么,流民北上的现象只要不趋缓,流入幽州的流民数量只会加大。

且幽州由于是边地军州,每年要接受翼州与青州两亿钱,与一定的布匹,盐糖等生活物资拨给。

幽州有大片屯田,牧场,马驼羊等牲口多有,河系渔获与猎物又多,粮可自给,且粮价仅为内地州一半。

李轩八钱一碗的雕胡饭是买的饭,且菰米不是粟米麦主粮,他当初眼中的焦点是点,是摊上的一碗,而不是大宗粮食价格。

他与简雍熟了才渐渐明白,幽州的粮价算低的了,米栗麦不足三十钱一石,合十二斤三个钱。

幽州缺的是布,盐,糖,纸,酒,陶等手工业制品与生活用品,更缺给边军兵卒发的五铢钱。

可时下青州,翼州已成战场,贸易流通连带铜钱输入都大受影响。

太平道总舵就在翼州钜鹿郡,早打成了一锅粥,加上要应付汹涌北上的人潮,即便平了黄巾,乱不会平。

因为翼州,青州,徐州等地,粮不够。

粮食承载的极限都不足九成,那剩余的一成人口,无论是亡于饥荒,还是死于战祸,终会飞灰飘零。

投降都收不了,没粮,明年春播前降卒无法还田,收了谁养?养不了再乱?

为了不让乱子扩大,多余的人口只会被封在原地,损耗在原地。

当十人中要饿死一人的时候,十个人都不会想做被饿死的那人。

当十人去抢九份活命粮,就会把粮再朝下折,抛荒田继续增多。人再朝下死,人口再减。

只有人死的比粮减的快,到了粮比人多,余七人剩七份多活命粮,余四人剩四份多活命粮时,大乱才会趋向稳定。

至于让各州郡有粮的诸侯勋贵,士族门阀,豪族富户开仓放粮,那就是想当然了。

自家比邻家富的小民小户,愿舍钱粮与邻家贫户么?小民且善财难舍,让门阀豪族舍钱粮予难民?

乱世一临,豪族招兵保家,趁火打劫,起兵从龙还来不及,哪有功夫顾及不相干的人?能看到破家之忧,豪族或会输款给堵门鼓噪的黄巾,但不会理路旁求讨的可怜之民。

当意识到粮不抢不得时,本跪着求讨等赐的可怜之民,会越来越多的站起来,揭竿削矛,用命挣命,变为朝廷最可恨之人。

反贼!

按刘备的话说,这就不是百姓了,是不事生产,蝗虫一样的蛾贼。

无论是何原因,导致了种地之民,变成了蛾贼。总之,民已成蛾,要解决的是怎么把蛾变回乡民?怎么阻止民继续变蛾?

蝗灾一起,若不能阻,那趋势就直奔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去了。

要阻断这一趋势,要么,从外州调一份以上的粮,入青徐翼等缺粮州。要么,调一支能镇压一人起的军队来,露头就压下去。

否则,这一趋势不可逆。

可大汉满共十三州,八州俱反,凉州河套粮仓都饥荒了,哪来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