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再见药匣

出闺阁记 姚霁珊 2309 字 9个月前

那撑伞的小鬟忙转过伞面儿,陈滢亦回过身来,颔首笑语:“罗大管事好。”

因见他走得额头冒汗,又客气地问:“你这是有急事儿?”

罗福生规规矩矩地拢袖,垂着眼道:“回姑娘的话,才太医院送了丸药来,小的正要给老爷送去。”

陈滢向他身后望一眼,见阿虎绷着小脸儿,双手捧着个黑漆匣子,目不旁视站在人后,遂笑道:“原来是这样,有劳罗管事了。”

陈劭去诏狱走了一遭儿,病倒好了大半,如今只有些轻微症状,如偶尔的头疼、眩晕等,现下他恢复官身,太医院断了的药,便又续上了。

两下里再无别话,陈滢自去了,罗福生便沿石路转去西路院门,踏上一条五彩石径。

曲径通幽,自竹林间穿行而过,行不多远,前头现出座粉墙黛瓦的小院儿,满院树影参差,掩一角飞檐,台矶上落叶未扫,阶上雨湿微光。

两个小厮迎上来,将罗福生让至正房门外,一人进屋禀报,另一人则助他褪下蓑衣,挂在一旁的檀木架上,又请他站去青毡,擦净靴底污泥。

“老罗来啦,进罢。”凉润清和的声线,像上好冰丝浸了雪,透着帘幕送出来。

罗福生忙整整衣衫,回头向阿虎做个“仔细些”的手势,方挑帘而入。

屋舍阔朗,几案却极简素,挂落飞罩下搁着落地铜瓶,瓶中插几根松枝,清香微渺,风拂时,似有山涛过耳。

一人立于案前,穿着燕尾青松林见月披衫,柏绿暗银团花立领袍,腰上环着根松烟绿绦子,坠着枚岁寒三友羊脂玉珮。一身青绿,唯玉珮洁白,远望去,若绿水翻白浪,一痕银霜耀翠湖。

“老爷,这是太医院送来的药。”罗福生转过身,从阿虎手中接过药匣,低头奉上。

陈劭“嗯”了一声,温笑着望他:“有劳你了,这大雨的天儿,可曾淋着?”

语清辞朗,三两句响起,倒像有人拨弦。

罗福生头垂得更低,连道“不敢”,又回:“谢老爷动问,小的没淋着,穿蓑衣来的。”

陈劭点点头,命巧儿接过药匣,温言道:“罢了,快回去吧,听说今儿厨下做鸭汤,正是秋时温补的好东西,你记得给你家孩子捎些回去。”

他惯来和善,待下人从不打骂,也极少与人置气,虽素性清冷,却真真是个好人。

罗福生伏地谢恩,鼻头儿倒有些发酸。

他们家老爷委实可怜,平白吃许多委屈,想想便叫人叹惋。

他叹着气,抹着眼角下去了,陈劭便吩咐巧儿:“把药搁下。我累了,要去里间歇歇,你们也都下去吧。”

巧儿乖顺地应声是,转身出屋,将锦帘拢了、门扇掩了,吩咐两个小厮守着,便点了几个头脸干净的小厮,去大厨房抬饭。

已是黄昏将近,凉风细雨,浸透人衣,这样的天时,汤饭从大厨房领来,亦是凉的。

陈劭惯来用饭不定,倒不如早早领了,放在跨院儿小灶上温着,以备他随时传用。

青漆院门儿悄然阖拢,陈劭自窗眼儿瞧去,见院中梧桐如翠盖,枫叶却还将红未红,像未竞华妆的少女,只待西风涂抹。

他转眸关上窗。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似清商寥落。

“哗啦啦”,不知哪棵树招了风,拂下大片雨点儿,乱了这空寂的弦音。

陈劭叹口气,捧起药匣,来到梢间儿。

此处原是琴室,壁上悬琴处至今尚留浅印,他也没叫人抹去,仍旧留着,微黄的一团儿,想是当年琴囊颜色。

这里,便是陈劭的住处,“细雨潇湘”,便是这院落的名字。

委实不大切题。

这院中有梧桐、有枫叶,亦有三两棵桃李,却偏偏无竹,就连那一大片竹林,也在远曲廊之外。

所谓潇湘,从何而来?

陈劭摇了下头,勾起唇角,合衣上床,放下帐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