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再见药匣

出闺阁记 姚霁珊 2309 字 9个月前

罗福生伏地谢恩,鼻头儿倒有些发酸。

他们家老爷委实可怜,平白吃许多委屈,想想便叫人叹惋。

他叹着气,抹着眼角下去了,陈劭便吩咐巧儿:“把药搁下。我累了,要去里间歇歇,你们也都下去吧。”

巧儿乖顺地应声是,转身出屋,将锦帘拢了、门扇掩了,吩咐两个小厮守着,便点了几个头脸干净的小厮,去大厨房抬饭。

已是黄昏将近,凉风细雨,浸透人衣,这样的天时,汤饭从大厨房领来,亦是凉的。

陈劭惯来用饭不定,倒不如早早领了,放在跨院儿小灶上温着,以备他随时传用。

青漆院门儿悄然阖拢,陈劭自窗眼儿瞧去,见院中梧桐如翠盖,枫叶却还将红未红,像未竞华妆的少女,只待西风涂抹。

他转眸关上窗。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似清商寥落。

“哗啦啦”,不知哪棵树招了风,拂下大片雨点儿,乱了这空寂的弦音。

陈劭叹口气,捧起药匣,来到梢间儿。

此处原是琴室,壁上悬琴处至今尚留浅印,他也没叫人抹去,仍旧留着,微黄的一团儿,想是当年琴囊颜色。

这里,便是陈劭的住处,“细雨潇湘”,便是这院落的名字。

委实不大切题。

这院中有梧桐、有枫叶,亦有三两棵桃李,却偏偏无竹,就连那一大片竹林,也在远曲廊之外。

所谓潇湘,从何而来?

陈劭摇了下头,勾起唇角,合衣上床,放下帐幔。

郭婉选定的道路,注定荣耀,也注定崎岖。她主动避去别庄,应该也有她的考量。

步步算计、处处留意。这样的人生,她可真的甘心?

“我们夫人是个通透的,比那一等庸脂俗粉自又不同,这其中的道理,夫人早就想明白了,姑娘尽可放心。”明心一语道出陈滢所思,不在意地挥了挥袖。

某种程度而言,她与郭婉,称得上心意相通。

陈滢转过念来,自嘲一笑。

她想那么多,又有何益?身在局中之人,终究还是郭婉。

话至此处,多言别事倒也无益,陈滢向明心一笑:“听了你的话,我便放心了。还要请你回去后上复你家夫人,就说她的心意我收到了,医馆算她一份儿,待开业了,必通知她。纵使她来不了,帖子也会如期送去。”

明心笑靥如花,拿起一副牙箸,挟了枚黄莹莹的松子糖,搁在陈滢面前的水晶碟儿里,笑道:“姑娘快吃糖,这话儿甜丝丝的,我们夫人听了定欢喜。”

陈滢倒被她逗笑,拣起糖吃了,两个人又叙些别后寒温,茶过一盏,明心便起身告辞。

陈滢知她身份特殊,亲自送出二门,遥见她举着柄油伞,艳丽的红裙消失在廊庑尽处,方自回转。

细雨如丝,青石板路被雨水洗亮,缝隙间细草幽幽,草尖儿上泛起枯色。

“这场雨下过了,天儿怕就真的要凉了。”知实悄叹了一声,心事重重,抬头望远。

青石路两侧皆是竹林,天将薄暮,细雨潇湘,越添愁绪。

陈劭官升两级,又得了皇上赏赐的宅子,这自是好事。只李氏坚不肯住去正房,而是安置在了东路的“临水照花”,素常与陈劭连话也不讲,实在有事,便叫丫鬟转述。

罗妈妈人在杨树胡同,心却一直挂在此处,隔三差五派人来问,可惜李氏根本不听劝,竟是铁了心要与陈劭分居。

如此下去,可怎生是好?

知实蹙紧眉心,十四、五的年华,见这竹林更兼细雨,倒生出几分悲秋之意。

蓦地,身后传来重重的脚步声,知实忙回头,大管事罗福生披着件蓑衣,自后赶上,躬腰行礼:“小的给姑娘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