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兴答应一声,开始汇报在山东的情况。
“从你在山东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你是真心替朕分忧的。不说别的,就你敢不请旨就诛杀胡升这一条,要是不把朕当成最可信的人,是做不出来的。那种情势之下,就得快刀斩乱麻,容不得半点犹豫。再有,泰安民变,更是忠、勇、智皆存,朕心甚慰啊。”朱翊钧欣慰地说道,话语中自是不吝褒奖之词。
“皇上谬赞,臣实是惶恐不安。”王兴道。
“不用惶恐。在朕看来,你最大的功劳不在这两件,而是进行了作物改良。这些年江北地区一直大旱,百姓吃饭全靠赈济,时日一久,朝庭也是有心无力啊。小麦、玉米能亩产达到三、四石,大面积种植以后,吃饭问题就完全解决了,这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呀。”
“皇上,全面推广不可操之过急。臣弄的试验田,都是水肥充足,用的也是有耕作经验的苏北老农。依臣看,这两种作物耐旱,耐高温,比较皮实,但旱了也是不行,所以,必须兴修水利,这是最关键的。另外,百姓要改变种植习惯、耕作经验缺乏,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些朕当然知道,当然得循序渐进。朕说的是希望,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总是有了根本解决的希望了。”
“是,皇上,这一点倒是有的。”
“王兴啊,詹事府詹事空缺,你先把那摊子事担起来,你的功劳朕有数,过待时间再升你官吧,反正你也年轻,免得有人不服。”
“臣入仕以来,得皇上识拔,已连升六级,不敢既得陇复望蜀。”王兴听了朱翊钧的话心里一动,看来是有人不服了。
“行了,回去吧,歇上三天,就入值办差吧。”朱翊钧说道。
“臣遵旨。”王兴叩头辞了同来。
王兴临别时,看看朱翊钧脸色,发现他说了这么一会儿话就有些精力不济,暗暗为他担心。
……
后晌,王兴跟绍仪一块回娘家,屏儿、画儿跟着,当然也少不了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王囤儿。
来到申府,申忠远远就看见了,一面打发人去内宅报信,一面赶紧过来见礼。
互致问候后,王兴和绍仪往府里走去。
申绍芳听到信连忙迎出府,在二门处见到王兴和绍仪,两人拱手见礼。
“妹夫,一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