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大臣的意思无外乎让太后多劝诫帝王,想想皇室子嗣,万不能让皇上如此胡来,让天下人看了笑话。
李太后正缺着一个正当的理由走向台前。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况且庆元帝处处提防着她,轻易不愿违了她的意愿,时时打马虎眼。
今个劝谏帝王,为的是大钊子嗣,她可担得贤仁太后之名。李太后笑应了,待众臣褪去后,静静地沉思庆元帝所做为何。
“嬷嬷,差人命李贵妃来寿康宫一趟。”李太后寻思半响,深觉此次事件多半是李筠素未按自己的吩咐行事,才让皇上跳了脚。
宫外百官疑惑于帝王随心所欲的做派,后宫内却早流传了许多揣测的答案,其中关于皇上落水后伤了要害,不能人道的理由占了绝对的上风。
暂且不谈为国为民的两桩圣旨,只说后面三道——撤妃、取消了秀女大选。结合皇上因着一碗龟汤降罪于张淑妃,足以指向这个理由。
这样一来,前两道圣旨便说的通了——皇上在为自个积福呢。再者,皇上最热衷的酒池肉林、美女环绕的宴会不见了踪影,暴烈的性子也变得温和……
都可说明,皇上这是因着不能人道,顿生自卑,收敛品性呢。
凡事啊,就不能往一个地方细细地想,尤其在倾向于这就是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只会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
后宫各位嫔妃傻了眼,不知多少在夜里噙着被脚,痛哭了一宿。
罢罢罢,本来妃子就多,僧多肉少。如此一来,大家都吃不着,那也算得公道。妃嫔们自我安慰道。
这风言风语还没传到大龟耳中。
太后来者不善,大龟正不耐烦地听着对方义正言辞的苦口婆心。
“皇儿,秀女大选不能如此草率地不办……”李太后自然从皇室子嗣的单薄、朝臣的痛心等为由,劝解着。
大龟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打断道:“国库空虚,百姓正受着天灾。身为一国之君,太后觉得我此时骄奢淫逸,可得臣子之心?可得天下百姓之心?”
“这是两码事。”李太后回道。她怎不知晓皇儿有这为国为民的心思?当真一场落水,大彻大悟。
“皇上既然这么说,宋德妃之事,你要如何对群臣交代?德妃犯了何错?你要贬出宫外,又许她再嫁。如此,岂不让宋学士蒙羞?让天下人笑话。”
“德妃没犯错。国库空虚,朕觉得宫中人口甚多,正寻思着多去些妃子出宫。为后宫节省银两!”
大龟下旨时,便有了这种想法。想过几日,弄走一批。比关禁闭来得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