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苏城最近热闹非凡,总有人到一所雕梁画栋的宅子外捡破烂。
这宅子不久前还是荒废的,被贴上了皇家封条,据说以前属于姓宋的商贾大户。这户千金的及笄礼,还破天荒被允许在皇城举行,由贵妃主持,不难见其影响力。
后来商贾与外来人士密谋造反,一族都被端了,眼下不过五六年光景,竟萧条至此无人问津。
半月前,不知谁胆大将封条撕开。那夜来过一场雨,铺满灰尘的门被洗个干净。
翌日,就有桌凳椅角的残料被扔在门口。
说破烂其实不然,识货的一瞄便知,其雕花做工的历史起码追溯至唐朝往上,随便捡根木头拿去文宝斋卖掉,足够普通民家吃几月的。渐渐有人开了眼,这才引起哄抢。
但始终无人见过宅子新主的模样。
破烂依旧日复一日出现在门口,直到有细心路人发现,院里开始充满生机,偶尔经过,馨香扑鼻。
再后来,每到正午,总有泰丰楼的小厮往宅内送菜。翻来覆去就几样,烩三鲜、江米酿鸭子、什锦苏盘。
终于有一日,小厮心想,再好吃也会腻,便和管事的多了两句嘴,“眼瞅着开了春,我们楼新进的笋鲜得很,不知小主明日要不要尝尝?”
管事的准备斥他,从内廷里出来一妙龄女子,头发散着,远远看不出模样,声音却清得如同不久前刚下过的雨,“那便加一道吧。”
小厮点头哈腰着退出府邸,第二日却没再来,说送菜时不长眼,在道上被马车撞断了腿。
小厮的发妻平常在闹市卖豆子粥为生。客人可以坐在仅有的一张小桌凳上用餐,也可以打包带走。这日,发妻焦愁着小厮那笔巨大医药费,心慌气燥间差点把锅掀翻烫到客人,赶紧弯腰道歉,“姑、姑娘莫气。”
对方头戴帷帽,长长的丝锦垂到半腰,只窥得大概一张明艳容貌。她没回话,端起别人打包的豆子粥,隔着丝帘闻了闻,“每日大约能做多少?”
年轻妇人回,“二百来碗。”
“我都要了,打包送往城西的慈幼局便好。”
妇人微惊,来者又长吟一声,“嗯……就送两个月吧。”
妇人更惊,呆呆瞧着那管事模样的人递出一张字体,“银两到这儿一次性领。”
年轻妇人不太识字,半信半疑拿回家给躺在病床上的丈夫看,上面赫赫写着——
沽苏城东七弄,宋氏旧邸。
小厮捏着字条感泗涕零,差些拍腿而起。
这厢,那姑娘身边跟着的管事却犯难了。他知道主子口味刁钻又专一,认准哪家便不会轻易接受别的,正左思右想怎么办才好,许多天没沾到油气的姑娘率先熬不住了,撑把油纸伞唤他,“走。”
“去哪儿?”
“泰丰楼。”
这一去可了不得,本就名满沽苏的泰丰楼,一时间楼阶都快被踏压了。
因等候时,上菜的新手小厮毛手毛脚,不小心撩开了对方的帽帘子,乍一抹绝色惊现于莽莽世人前。淡彩发蛾眉,丹唇列素齿。
这小主原本只打算在沽苏停留小段时日,现在没了面纱,干脆破罐破摔,出门不再遮遮掩掩,走哪儿都引起风一阵、火一把。泰丰楼,自然也成为对方最常出现的地方,门庭若市赛过莺红柳绿之地‘最欢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