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娃似懂非懂,眨巴着一双水润润的大眼睛,一边摇头,一边跟着念:“天上星,闪闪亮,掉下树,亮晶晶。藏在这儿,藏在那儿,藏在地底下,谁也找不到......”她一骨碌从妇人怀里跳下去,蹦蹦跳跳起来。
那中年妇人不由露出笑容,伸手从袖中取出帕子,替她擦了擦嘴角的口水,笑盈盈的道:“大姑娘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下了。”说着,她又晃了晃自己手里头的绛红色香囊。
那香囊果真极精致,上面用细密的金线缀着几颗珍珠和宝石,随着她的手一起晃动,宝石映着光一闪一闪的,恰似窗外的星辰。
.........
唐亦姝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几乎有些喘不过气来:那个香囊!唐家根基不过寻常,根本不可能会有那么华贵的香囊!
最要紧的是,郑婆子当年教她念的童谣究竟有什么深意?那个香囊呢,难不成被郑婆子带走了?
唐亦姝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背后皆是冷汗,丝绸制的寝衣软软的贴在身上,纵然是这样闷热的夏夜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凉意。好容易才重新躺回去,可后半夜,她却是怎么也睡不着,只辗转反侧、绞尽脑汁的回忆着当年那些不起眼的的旧事。
......
虽说,郑婆子的事情颇为古怪,唐亦姝也总想寻机回唐府查清旧事,可接下来几日却是王府里头正是忙的时候:马上就是七月七日七夕节,再后面则是八月十五中秋,正好是皇后的千秋,虽不是整寿,可依着皇帝对皇后的看重,想必是要大办的,到时候唐亦姝这个晋王妃除了要备好寿礼之外自然也要跟着张罗。这事加上那事,千头万绪的,倒是叫唐亦姝这本就没什么经验的人颇为手忙脚乱,只好暂时把唐家的事压下不提,只等来理出头绪了再去查。
不一会儿,果是到了七月七日七夕节,天还未亮,唐亦姝就被人从榻上叫起来了,整个人都是昏沉沉的,勉强撑着精神坐在梳妆镜前由着人给自己收拾打扮——虽说宫里七夕节摆的是晚宴,可皇帝待萧芳长这个亲弟弟甚是亲厚,早早就令人传旨叫他早些入宫,先陪同帝后一起用午膳,唐亦姝作为王妃,自然也只能夫唱妇随,一早起来折腾自己。
好在唐亦姝之前已拜见过帝后一回,犹记得沈皇后亲切随和,倒也不惶恐,只懒洋洋的看着眼前的菱花镜出神。
荷风手里还拿着玉梳,小心的替唐亦姝梳理着那一头乌油油的长发,她手颇巧,先将乌发分做两股,卷弄成了形状极美的双环,用一对红宝石头的玉簪子作为固定,正好是双环望仙髻,最后再捡镶珠嵌宝的金累丝大凤钗戴上,端庄雍容,倒是有了些王妃的气派。
唐亦姝一面看镜子,一面走神,忽而听到外头的通报声。
一个穿着浅绿色比甲和雪色长裙年轻丫鬟从门口进来,隔着一层竹帘子,恭谨的禀告:“王妃,唐府遣人送了东西过来,说是您的旧物,特意整出来令人送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画屏,第一章也有小镜头,也就是说:虽然今天没搬走,后来也搬走了23333(暂时不剧透怎么搬走的)
ps.七夕宫宴本来是夫妻一起的,第一章那时候因为他们冷战所以女主没去,现在是要一起去的
pps.你们猜唐家送什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