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
“合该重赏。”
“陛下,雁门太守李广被匈奴俘虏,其军大败。虽然李广后逃回,毕竟是败军之将”廷尉张汤肃声道,“李广将军致使我汉室亡一万有余,理应斩首。”
卫青跟张次公的奇袭得手后,李广作为后手出击,遭遇的就不再是措手不及的匈奴人,而是兵多将广,准备完备的匈奴反击。
在正常情况下,汉军在北地的战斗力是不如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更何况是严寒的冬季,大多为中原内地的汉室将士,根本耐不住雪地作战,导致了大败的下场。
李广“飞将军”的名号闻名天下,匈奴人更是如雷贯耳,匈奴将军下令要活捉李广,才使得残兵败将逃了出来,可是李广本人却被活捉。
李广被活捉后,匈奴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的网上,李广装作奄奄一息的模样,任由匈奴人把他拖了十几里地。
待到了水源地,匈奴人停下,李广一鼓作气,跳上了匈奴骑兵的战马,一路往南跑了几十里,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李广。
匈奴骑兵顾忌着活捉李广的命令,李广可是毫无顾忌地逃命,放开胆子射杀追兵,最后成功跟自己的残部汇合。
李广虽然成功逃回,却并不意味着事情便结束了。六路将领跟李广并没有分出主次,当然即便有主帅,也不敢真得当场判处诛杀李广的命令,只得上报给了天子,等待天子的判决。
所有人都知道,按照汉律,李广让汉军损失惨重,自然该是斩首的大罪,可除了真得一丝不苟,恨不得将刑罚加重的张汤以外,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李广该杀。
御史大夫,京兆府尹广平侯薛泽就说:“陛下,李广将军不同于旁人,又历经九死一生而还,履有战功,在军中威望极高。汉律之中素有以钱赎命的条文。卑臣以为,李广将军之罪,当可赎。”
“若是损失过万,大败而归的大罪都可以财帛赎罪,那么还有何罪不可赎?”张汤错牙,怒斥道,“这可不是害死了一两个人,也不是害死了几十几百个人,而是上万条人命。为将者,当率先作则。李广身为将军,自己被俘虏了不说,还害得大军大败,罪不容诛!”
汲黯立时便驳斥他,“李广将军是何人?在孝文帝时,他因斩杀匈奴众多,被封为汉中郎。孝文帝都曾夸奖他,若是生在高祖时候,定是一个万户侯。七国之乱时,李广将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从此闻名天下。他为上谷太守时,每日都与匈奴短兵相接,典属国公孙昆邪害怕李广将军因此丧命,哭求让李广不要在匈奴最前线!这样一位连匈奴人都惧怕的当世名将,若是因为一两次的败绩便斩杀了,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