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凶兆(新修)

京畿,建章宫。

那夜被冬雷惊醒的不只赵郢云姜二人,可以说整个京畿的百姓都被惊醒了。

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百姓迷迷糊糊从被窝中起来,听到几道轰隆隆的冬雷,个个面上都皱眉发愁,这种凶兆,都不知道这个年能不能过好。

愁云惨淡的不只百姓,太常一众属官个个脸上都好生抑郁,为首的太常卿对着一众属官道:“诸位对昨夜冬雷之事,有何看法?”

主管卜筮的太卜忧愁道:“天冬雷,地必震。下官今晨起卜筮,卜得大凶刀兵之卦,只怕国中很不太平。”

最为刚直不阿的太史则道:“下官以为,天有异象必从人祸。为君者为政不仁,法度失常,遂使小人横行,娼盗奸贼之患甚嚣尘上。自陛下宠幸丽姬与江扬以来,便出了多少祸事。”他冷冷道,宠信奸佞,沉溺嬉乐,荒废学业,陛下种种不良行径已被他一杆铁笔真切无漏地录入史册,评说功过。

其余太祝、太宰、博士等皆点头附议,太常卿揉揉疲惫的眼角,道:“待我参朝之时,势必要陈言一番,诸位便先回去预备着。”

属官皆应诺告辞,唯太卜稍慢,面上欲言又止。太常卿问道:“还有何事?”

太卜看了看周围,垂下眼眸不语。太常卿了然,便让左右先行退出,此间只剩他们二人,太常卿道:“说吧。”

太卜愁眉道:“下官为陛下卜卦之时,得‘凤凰垂翼之课,出明入暗之象’。”

“地火明夷?可是真?”太常卿惊愕道。

“千真万确。明夷者,伤也。火入地中,掩伤明德。君子在厄,三日不食。文王之难,困于丛棘。百凡谋望,且宜止息。陛下怕是将身处危险之中,恐龙体有损啊……”

太常卿一惊,虽说卜筮之事准疑参半,但涉及贵体安危,不可不说兹事体大。太常卿道:“此事,我有分寸,你先回罢。”

“诺。”太卜应声而退。

自是冬日,打了鸡鸣仍是一片漆黑。太常卿整理朝服,乘车前往未央宫参朝。

还未等太常卿的车马到达未央宫,便有黄门来传道陛下夜间已往建章宫,请各位大臣移步建章宫前殿参朝议事,朝后暂停办公,与天子饮宴。

这下,吃惊的人不仅仅是太常卿了,乌泱泱的朱青车驾转道驶往位于城外的建章宫。

赵郢隔着冕冠的十二毓,凝视着席坐的诸位大臣,他们个个面色发黑发青,显然是被气得不轻。他嘴角微微扬起,道:“诸卿可有奏?”

太常卿率先直身拱手,他对着玉笏上的备辞道:“太常卿臣通有奏。”

“噢,太常卿。”赵郢语气中带着几分了然,“可是冬雷之事?”

“诺。冬雷震震,天下大兵,盗贼横行。望陛下体察己过,以安上天。”太常卿此番言语劝谏直白了些,但亦是说出一众臣工的心思,于是附议的人颇多,有的人说到冬雷会引发地震,有的则说民众听了冬雷都惶惶不安,恐怕有心人会趁机作乱,再有人说是朝纲败坏,政治不仁才引发上天惩戒云云,朝堂上也热闹起来。

赵郢面对一众臣工明里暗里的指责,倒没动怒,他淡淡道:“所以,诸卿这是要朕下一道罪己诏,以安民心吗?”面对这些最喜欢弯弯绕的文臣们,总是很头疼,他便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反正大臣们亦是等他自己说出这样的话,以免怪罪到自己头上。

此言一出,大臣们便齐声道:“陛下圣明。”

赵郢冷笑,他转眼望向一言不发的丞相周平,道:“丞相以为如何?”

周平一笑,只道:“太常卿,我朝上一道罪己诏在何时?”

太常卿想了想,回道:“元鼎二十年,孝章皇帝下诏。”

“若我无记错,这亦是我朝第一道君王罪己诏,距今不过五载。”周平道,“孝章皇帝当年大肆征战,以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是故晚年自觉罪责深重,不敢扰劳天下,禁止苛暴,以农为本,与民休息。这才下了一道罪己诏,使民心归向。”

而后他抬眼望了望太常卿,道:“而今不过冬雷稍稍有震,尚未有凶事见生,这般快下罪己诏,倒显得怪了。”

这时位于右席的大将军王邕则冷哼一声,道:“陛下自宠幸丽姬以来,便不思朝政,此前还大捕宫人,如此倒行逆施,还不够显怪嘛!”王邕一介粗人,素来都是面刺众人。先帝晚年深深自责于年少时所犯过错,又罢免太中大夫杨如镜后,才知敢于面刺之人难得,才一跃提拔了王邕。他又道:“丞相乃百官之首,这般偏纵,亦不显怪?”

“大将军慎言!”

“孝章一朝慎言之臣何其多!先帝临终之言丞相可日夜谨记?”王邕怒目圆瞪,拿出了沙场杀敌的气势,短髯倒竖,一众大臣心中怦怦有惊。

“你!”周平胡须微动,鹰眸凌厉逼视王邕,两人犹如搏斗的猛虎,要不是碍于朝堂,怕早已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