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访贤

“先生隐市多年,可有想过再度为官?”

如镜先生温和一笑,说:“栗君来了三回,可是充当大王的说客?”

栗翊拈子落下,道:“先生神机妙算,在下亦不多语,大王欲请先生入仕,任太傅一职。”

“当年孝章皇帝三番五次寻我,我皆躲了去,便是再不欲沾染官场功利,那样吃人不吐骨的地方,我是不愿再去的。”如镜先生成功围杀,取下三子。

“先生满腹才华,只作一布衣,岂不可惜至极。”

“读书不为名利,为己心。孝章时吏治污浊,奸佞当道,章帝虽英明神武,但为人好大喜功,晚年渐发多疑,我为人孤直,入仕则不得善终。今大王尚不如其父,我又何必多事。”

栗翊亦深有感触,叹道:“大王生性温和,只是再温和他也是君王,伴君如伴虎,先生忧虑,也是实情。”

如镜先生点头称是。

“不过,时势造英雄,英雄造王者。太子襄年纪还小,便如璞玉未琢,先生若为其师,先生之志,便可借太子实现。田制、盐铁之法,今尚不得行,难道先生不遗憾吗?”栗翊说道。

如镜先生并不言语,心中一动。他半生钻研田制盐铁之法,当年为推行新政付出多少心血,不惜开罪权贵,落至如今白丁。

栗翊观他神情,便知已成功泰半,道:“大王愿满足先生一切要求,只愿先生出仕。”言罢,他落下一子,完全封住对方退路,他合上棋盅盖子,笑道:“承让。”

如镜先生哈哈一笑,道:“是我输了。请栗君转达大王,我有所要求。”

栗翊欢喜道:“先生请讲。”

“太子需得来我这草庐治学五年。五年后,方可回宫。”

“先生……这……”栗翊面露难色,太子襄乃是大王嫡子,身份贵重,要居在民间五年,怕是大王王后不能安心。

如镜先生收捡棋盘,“若不成,栗君便只当从未寻到我罢。”

栗翊带着如镜先生的话回到宫中,此时赵郁正与王后用膳,听是栗翊前来复命,便搁下食碗道:“快传。”

王后卢氏欲起身回避,赵郁只道:“无防,是任新太傅一事,你亦听得。”

栗翊入内见礼,便将如镜要求传达上去。

“先生竟要太子去民间求学”赵郁似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真的是闻所未闻的要求。

一边的王后亦十分吃惊,她道:“这、这怎生可以?大王,襄儿才九岁,自小便在金玉堆里长大,哪受得住这等寒苦。”

栗翊道:“臣亦以为这个要求着实有些过分,只是先帝尚不得请如镜先生出山,今先生愿意教导太子,实属机会难得。若太子得先生真传,必能成经世之材。”

赵郁沉吟道:“告知先生,三日之后,太子定前往就学。”

“大王,襄儿才九岁,他、他从未离开过王宫……”王后道,十月怀胎,虽赵襄五岁后与她别居,一月间不过只见两三日,母子间早已不是十分亲近,但要将儿子送出宫外,她还是觉着不妥。这般想着,她忍不住叹息两声。

“便是因着他还小,我们对他宠爱太过了。”他叹息道,“寡人的母亲只是一名良人,并不得先帝宠爱,便是生了寡人,亦不再得圣恩。寡人随她居在掖庭,那些奴仆谁不是见高踩低的,不是缺了衣,就是短了食,寡人当年过得还不如一介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