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劝解

“你知道国公大人的脾气,说一不二的性子。推脱久了,有你好果子吃。”周墨警告道。

唐忆苦沉默不语。

翌日。唐忆苦换了一身布衣装扮,这次学精了,吃了个十二分饱,蹲在面铺门口候着。

方桐开门便望见了这只大型犬,板着脸,不说话不阻拦,权当没这个人,自顾自得忙活起来。

唐忆苦起身窜进了门,也不往方桐脸前凑,默默抄起刀具,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

庆幸方母有心,管了他的午餐,否则一日只吃一餐,纵使唐忆苦武功高强,也是吃不消的。

如此僵持了有半月,方母见女儿的脸色缓和下来,总算有些笑意,心想,到时机劝劝了。

“桐桐,你看忆苦半月以来按时报到,真心实意地对你。不是为娘说你,你这辈子再到哪里找这样一个人?”方母见女儿皱眉,面带不耐,急忙说道,“你到底是哪里不满,你倒是说出来给娘亲听听?”

“娘,唐忆苦是三品的将军,家里虽没了亲人,可听他所说,他义父乃是镇国将军,又是国丈,可想而知权势极大。像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怎么可能被人家看上?即便唐忆苦是真心的,那他义父一家怎么可能同意?”方桐叹一句,“在平乐县最起码吃喝不愁,好好活着。可去了京城,举目无亲,还不知死活呢?”

“这……这也未必,只要是忆苦护着咱们,咱也不去招惹是非,肯定是能平平安安的。”方母碎碎叨叨地说道,她一向相信‘只要不去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招惹她’的人生信条,日子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过,哪里出得了差错。

“娘亲,我们可是无权无势的贫民,他们弄死我们,不比弄死一只蚂蚁难?我怎么能将全家的性命寄托于唐忆苦身上?”方桐自认笨拙,没有能让所有人喜欢的金手指。

“姐姐,常言说‘富贵险中求’。呆在这平乐县城,最多只能做个富庶的商户,去了京城,可能一跃成为贵族妇人。我们难道不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去挣得一番体面吗?我觉得姐姐并不比任何名门贵女差。”方望正言说道。

“你在说什么?”方桐万没想到五岁的孩子能说出这种话,逻辑清晰,条理明确,更可怕的是其中蕴藏的野心,这还是他那天天只知道吃喝卖萌的弟弟吗?她内心惊涛骇浪,弟弟未免太早熟了。

“姐,你这样像看吃人的老虎看我干啥?”方望耸耸肩,“我觉得我说的没错啊,虽然是小孩子,可也是读过论语,听过戏文,每天见到的人比娘亲还多呢。”方望一向喜欢察言观色,自从家里开了小店,更爱没事窝在店里听人家胡扯。

“可你没见过什么名门贵女!说得那些,也只能证明你小小年纪便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得很。”方桐训斥道。

“哼!”方望不乐意地摔碗,“说来说去,你不就是不信任狗子哥哥吗?不相信狗子哥哥的感情!亏你们做了三个多月的夫妻,还不如我相信狗子哥哥。他是个大将军,那么厉害,我还要跟着他学武呢!反正他要去哪,我去哪。”

方桐被小不点戳中了内心深处的阴暗,恼羞成怒:“好啊,明天我就赶他走。你要是想去,跟着去啊!我不拦着你。”

望子撇嘴,眨巴着大眼哭:“讲不过我,就欺负我……姐姐是个大笨蛋。”

方母扶着额,头疼。大的本就管不了,现在连小的都看不起她这个当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