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无关紧要的的小事,引发恐怖而又激烈、无限循环的政治斗争!
古往今来,大多政治斗争都是这么引发的!很少有人明目张胆地说出来!
关键点在哪里?
按制!!!
贾琮提议并执行开火器、军器局,就触动了按制这两个字!!
矛头很明显了。
最后、真正的矛头不是皇帝,而就是他贾琮!
阴险!
卑鄙到了极点!
“放肆!混账东西!”凌决袆怒不可遏,气急败坏地回头道:“尔等在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小题大做,难道不知朕不除冠带,就无法耕耘吗?难道你们想谋害朕呐?”
凌决袆气死了,你们这是谋杀好么,这点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吗。
御史给事中却呼啦啦跪了一地:“皇上,祖制不可违,耕耘之事,表率而已,礼字当先,皇上违礼,是臣等监督有失之过。”
就算没人在背后挑唆,只要老油条,都能抓住这个机会。
凌决袆慌了,他慌的不是什么祖制,而是这么多人都下跪说他是错的,他一个少年焉能不慌?这么大的阵仗焉能平静?
于成龙不动声色。
贾琮、汪应元、杨清和三个辅臣对视一眼,杨清和唯有垂头而已,贾琮却微微点头,汪应元才一摸手袖,趁人不注意,一个纸条揉成团,滚了出去。
看到凌决袆求助的目光,贾琮想了想,忽然身体向前倾,还好有人扶住了他,大家都以为贾学士怕是中暑了。
凌决袆眼睛一亮。
“哞!”老黄牛在叫。
“哎呀!”凌决袆忽然一使劲,看起来似乎是架不住老黄牛之力,向前扑倒……
里老吓得瑟瑟发抖……
“皇上、皇上……”
太监公鸭子般的嗓音与大臣们惊惧的声音,不约而同地叫出。
汪皇后、两宫太后、太妃贾元春等,无不吓得花容失色。
……
只是,须臾过后,“重伤”的皇帝被抬上来,雍容华贵的贾元春、两宫太后才把怀疑的目光看向贾琮。
“谁丢的纸条?”
赵康怪异的声音,似乎要传遍整个天坛似的,暴跳如雷:“皇上,有人在说奴才们的坏话……恳求皇上罢了奴才们得了……”
凌决袆脸色阴沉下来,心里却狂喜。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于成龙脸上的难看也一闪而逝,就连忠顺王爷的心里,也是恨铁不成钢的哀叹。
只有贾琮、汪应元心里在笑。
这短短的一幕,
其实充满了无数男人的恐怖心机!
也充满了他们政治斗争惯用的手段!
女人宫斗和他们比起来,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
“这个堂弟……”贾元春都不禁佩服。
……
由于皇帝的“重伤”,某些人不得不偃旗息鼓,又因为“匿名信”的飞来横祸,好巧不巧地打断了这个暗含了种种阴谋的“闹剧”。
但是贾琮知道,反抗自己的势力,远远不会这么轻松地偃旗息鼓。
中午的歇息时间,京官们对皇帝的“重伤”表现得很“忧心”,食不下咽。
但是,老天似乎开眼了,也赶上了清明谷雨之间,一场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洒落。
就更让另一群贾琮的同盟,上书高呼,以此承认皇帝是多么地正统。
清明时节雨纷纷,西小市的行人欲断魂,书店的大厅里面,贾琮题完了一绝:
“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贾琮的诗作很少,但出手多半是名作,看完这一首,刘东升、毕忠、汪应元不由点头。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雄心壮志,已经力透纸背!”刘东升抚掌大赞。
这是民国时期汪某人的名作,事件是与刺杀亲王载沣有关。
而对贾琮来说,也是他以后清君侧的志向。
当然,别人不会这么理解,而只会联系贾琮的事实去理解。
“硝石自古出四川、陕西,近日川陕干旱,甘总督也奏硝石不能按时到来,必然是陕西会有大变……甚是忧心……”汪应元神情悲切,为故乡,也为同盟。
“如果是到南边的话,我会吩咐四川官府从南边转运,不会影响东南的局势,但陕西确实堪忧。”贾琮也担心道。
硝石在中国的产地只有陕西(甘肃属陕西)、四川,也就是蜀道、陇道,而硫磺、木炭,可以说遍布天下,这是发展火器必须考虑的。
愿望美好,干起来不行,无疑令人痛惜,所幸贾琮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拉一批、打一批。
现在,圣旨已经拟定贾琮出京为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五省督师,而身后,反抗重重。
如果,这时候贾赦再病死的话,贾琮估计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以孝治天下,首辅都不得不丁忧守孝,倘若真到那个时候,有皇帝的支持,都没用,扛不住。
贾琮此时只能祈祷,贾赦晚死一点,不然实在耽误他的大计,守孝三年,官场就物是人非了。
于成龙、忠顺王爷笃定他做不出什么大动作,不敢反抗?那就做给他们瞧瞧!
另外,秦王、白莲的变数,从长远来看,未尝不能成为对他有利的催化剂!
贾琮此时真切感受到了王安石所说的话: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