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越发舒缓,眼神越发空濛,模糊中,眼前又浮现出了当时南下福建时的记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纷至沓来。
最清晰的记忆,始终是当时丘陵底谷口前,他所在的半分佐领四十余骑,正与谷前开拓地上的数百郑军精兵对峙,身后却突然出现了郑军旗号,满洲马队略显动摇之时。
那时,一骑出列,突然提缰催马,直撞敌阵而去……
他当时才十四岁,人小力弱,前方数百郑兵严阵以待,又不是追杀溃兵,杀的了几个?
元吉当时头上是尖钢盔,身上是镶黄旗马甲制式的丝绸棉絮钢片铁甲,这是防火铳箭矢的骑兵铁甲,不是满洲近战白兵披挂的重甲。
白兵,就是白摆牙喇,满洲一牛录300户最多也就能出一个佐领100兵,其中最多十个白摆牙喇,平常充任亲兵,战时或随佐领,或由参领聚兵,阵前隐蔽运动,短促突击,近战集团冲阵,全是重甲。
郑兵前一排百人队是使福建地堂刀的一个双刀敢死队员,配俩端遮箭大圆盾的盾兵,后一牌是头戴铁笠,身上披半覆铁片步人铁甲,手持铁枪的铁人军,后排还有端着日本鸟铳的火铳手。
正在迎着箭,缓缓迫近。
郑兵一排遮箭滞马,二排就是近战甲胄,还可防钝器,三排再嘭嘭来两下,只要郑兵不退,元吉一陷进去,绝无幸理。
没有身后突然出现的郑军,元吉所在的半分佐领射完十轮,上马退,拉长距离回臂力就是,毫发无伤就能留下数十死伤的郑军。
地堂刀是无甲的,一箭一个,火铳手一样,已经被射垮了。
回力了再兜回来,再下马步射,郑军不崩就依次循环,崩了就衔尾赶羊。
等郑军溃兵跑不动了,是原地杀了还是让其自缚双手,绑在马后拉回营内,随意由心。
反正,四十多满洲骑兵碰上三百多郑军步兵,能让后者手都还不了,跑也跑不掉。
可是,地形不对。
福建多山,大伙没想过身后会被人堵住的问题。
一等发现身后冒出一哨郑军,再看看周围的丘陵谷地,元吉二话没说就弃弓上马,跃马扬刀,冲阵而去。
不冲不行!
满洲绝技骑射,并不是蒙古式马上奔射,也不是骑兵冲阵,而是下马中近距离步射。
箭射面门,最不怕与人对射。
八旗的八力复合弓在100米处可以射穿皮甲或绵甲,要射穿绵夹钢匀质复合甲,要在45米以内才行,也就是30弓箭步。
满洲八旗的骑射,要求的命中率最低就是30步45米破甲为达标。
现代手枪的有效射程都是50米,而明军的火铳是打不到100米的。
可百米之外对射,八旗步射仍旧可以准确的射杀明军火铳手。
满洲八旗使弓的才是精锐,对火铳手的优势是压倒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