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内燃汽车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4299 字 9个月前

“那是。”洪志高颌首道:“化油器、消音器、减震器几乎都是得益于大掌柜的指点。”

眼看着又超越了一辆四轮马车,洪志高笑道:“咱们的汽车一旦能够大量生产,这些马车就该淘汰了。”

“大量生产是肯定的。”汤玉祁道:“大掌柜在汽车的研制上投入如此之大,哪能不大量生产。”

两人语气轻松的交谈,开车的司机却是一脸的紧张,虽然早已经能熟练的驾驭汽车,但在如此复杂的路况下上路行驶,对他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毕竟路上的马车实在太多了。

“不要慌,慢点开。”洪志高察觉到了他的紧张,连忙宽慰道:“这是咱们厂的产品头一回公开亮相,必须稳妥,慢点没关系,就当是做广告。”

汽车速度一慢下来,引起的关注更高,两旁人行道上的行人纷纷停下来看热闹,不少自行车居然跟在汽车后面追着看新奇,一些见识过蒸汽机汽车的洋人起初还以为是电动汽车,待的看到汽车尾部排气管冒出的淡淡黑烟,也不由的大为惊讶。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正行摊开笔记本用钢笔迅速的将谈话的重点记录下来,这是他跟着赵烈文养成的习惯,停下笔,他看了一眼坐在书桌后看信的易知足,轻声道:“父亲方才说,工薪低是好事,也是坏事,不过,总的来说却是弊大于利。”

易知足抬起头来,道:“这事很复杂,不是两三句话说的明白的。”见的赵烈文进来,他伸手指了下沙发,接着道:“立宪已经定下来了,明年元旦,接下来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易正行听的一愣,“难道不是效仿英吉利,采取自由经济制度?”

“自由放任是英国兴起的金科玉律和立国至宝,自由主义可以说是英国经济制度的源泉,所以英国对自由竞争推崇备至。”易知足缓声道:“但是我国如果也同样采取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会是什么后果?”

顿了顿,他接着道:“英吉利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了将近百年,不仅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还形成了完善的国内和海外的市场体系,如果我们也仿效英吉利实行自由经济制度,那无异于是为英吉利做嫁衣!因为我们竞争不赢英吉利!

英吉利的兴盛与自由资本主义紧密联系,可以说英吉利开启了一个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不过这个时代很快就将被取代!

随着世界列强竞相发展工业,完成工业革命,必然导致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奥匈帝国、沙俄,没有谁愿意为英吉利做嫁衣,其结果就是各国陆续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特惠制,保护市场。早在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就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论’,你们可以仔细的读一下。”

略微沉吟,易正行才道:“那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也丰富,但各地域之间经济差异很大,如果采取自由经济制度,必然形成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资金浪费、人才浪费、重复建设,形成片面单一发展,一盘散沙的局面。”

易知足不紧不慢的道:“我国的工业起步本来就晚,远远落后于英吉利,一旦形成这种局面,与英吉利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英吉利的自由经济制度。

对于我国来说,最为适合的经济制度,是采取国家集权,采取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制度,调集资源、人才和资金,尽快建立起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可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一举赶超英吉利!”

采取国家集权,采取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制度?赵烈文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大掌柜所说的这个制度,是不是就是元奇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易正行起身快步过去拿起电话,低声交谈了几句之后转身道:“父亲,是恭王的电话,说是资政院大楼、首相官邸月内即将完工,各部院修葺工程也接近尾声。”

这是准备推行立宪了?易知足起身接过电话,朗声道:“恭王打算何时推行立宪?”

奕?将姿态摆的极低,“宣布立宪是举国欢庆之大事,国城兄觉得什么日子合适?是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还是依照西历挑选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日子?”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依我的意见,定在西历的新年元旦颇为合适。”

“新年新气象!那就定在元旦,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筹备。”奕?爽快的道,随即他话头一转,“南非会不会爆发大的战端?”

“不会。”易知足语气笃定的道:“我们目前在非洲需要的只是一个立足点,然后静静的等待世界列强瓜分非洲的时机。”

停顿了一下,奕?接着道:“定于西历元旦立宪,这消息可否见报?”

“自然可以,不过须得征得太后皇上同意。”

待的他放下电话,易正行才道:“父亲是担心德兰士瓦金矿走漏消息?”

“恭王野心勃勃,与英法两国的公使往来也密切,小心无大错。”易知足轻声道:“目前我们在南非,需要的是时间。”

话未说完,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易知足顺手提起话筒,一个有些陌生但却极为兴奋的声音传来,“大掌柜!内燃机汽车测试,速度惊人,达到时速三十公里!”

听的这话,易知足登时就反应过来,这是内燃机研究所所长、上海汽车公司总经理洪志高的声音,这家伙许是太兴奋声音都有些走样,时速三十公里的四轮汽车,还速度惊人,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沉吟了下,他才大声道:“祝贺你们!你们将会因为这辆汽车而名垂青史!把车开过来!”

待的他放下电话,易正行笑道:“内燃机汽车研制成功了?”

易知足一脸微笑的颌首道:“时速达到了三十公里。”

汽车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都已相继问世,但元奇却是一门心思的研制内燃机汽车,在欧洲蒸汽机汽车不说随处可见,但在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却是实实在在的随处可见,蒸汽机汽车已经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投入使用阶段。

大清国内却是极少能看到蒸汽机汽车的身影,作为大清工业文明的代表的上海也同样是很难看到一辆蒸汽机汽车,柏油路上奔跑的不是马车就是自行车。

见的易知足满面笑容,易正行当即试探着道:“父亲似乎对内燃机汽车情有独钟?”

听的这话,易知足不由一笑,没人比他更清楚,内燃机汽车才是王道,“蒸汽机汽车和电动车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电动车要充电,蒸汽车要加水,这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续航能力,真正具备长途续航能力的唯有内燃机汽车。

迟疑了下,易正行才道:“内燃机汽车的燃料是氢气?”

“不是氢气,是汽油!”易知足笑道:“化油器的发明,解决了供油问题,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箱汽油的续航能力足以达到上百甚至是数百公里,这已经不是蒸汽汽车和电动汽车能抗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