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英国反应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4313 字 9个月前

见的威妥玛一脸郁闷之色,易正行不由的暗自好笑,他是真没想到易知足会拿藩属国说事,如果能够坐实阿富汗是大清的藩属国,那么入侵阿富汗就是大清的内政,英国无权干涉,不过,之前不是说只是借道吗?如今怎么又成收复阿富汗了?

赵烈文却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他跟随易知足多年,一听这话,就隐隐猜到对方必定是拿阿富汗做文章,极有可能是要以阿富汗作为一个交换条件,阿富汗堪称四战之地,一旦大清占据阿富汗,再配合孟加拉,就会对英国占据的印度构成东西夹击之势,英国人绝对不可能容忍。

对于阿富汗的重要性,威妥玛自然是清楚不过,对于那场堪称大英帝国军事史上耻辱的英阿战争,他印象也是极为深刻,他发觉事情有些麻烦,不是一般的麻烦!

如果清国一口咬定阿富汗是藩属国,那么清国入侵阿富汗就会成为清国的内政,如此一来,英国将会变的十分被动,英阿战争的阴影仍在,英清两国的贸易和英国在清国的投资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情况下,国内议会绝对不会同意出兵干涉清国内政。

坐视清国吞并阿富汗,对于英国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不仅是关系到印度的安全,也扼杀了英国对中亚和西亚扩张的可能,不能承认这一点!坚决不能承认阿富汗是清国的藩属国!

想到这里,威妥玛声音低沉的说道:“殿下,一百多年过去,阿富汗已经改朝换代,原本的杜兰尼王朝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阿富汗是巴拉克宰王朝,按照国际惯例,这种情况下,宗藩关系自动解除。”

听的这话,易知足露出一个极为自信的笑容,“阁下消息也有不灵通的时候,阿富汗现任国王希尔·阿里汗在前年继位之时就向我国皇帝陛下递交国书,称臣纳贡,再次成为我国的藩属国。”

还有这事?威妥玛脸色一瞬间有些苍白,清国竟然不声不响的将阿富汗变成了藩属国,而且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这次在西北大规模用兵,明摆着是要彻底征服阿富汗!

想到这里,他登时没有心思再谈下去,连忙起身告辞,他必须马上赶回领事馆向国内汇报这一重要情况。

目送威妥玛匆忙离去的背影,易正行轻声笑道:“我国唐朝的疆域有多辽阔?”

“没有咱们现在辽阔。”易知足笑道:“唐朝在西北的疆域颇为辽阔,阿富汗在当时确是我国的藩属国,隶属于波斯都护府和月氏都护府,史籍上记载的大月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

赵烈文看了他一眼,试探着道:“大掌柜可是打算以不吞并阿富汗作为条件来交换波斯湾?”

“还是惠甫看的透彻。”易知足笑道:“先在波斯湾折腾出点动静,然后再与英国人谈判,这是最重要的筹码,为了印度的安全,英国人有可能甘愿退出波斯湾。虽说咱们不惧与英国开战,但是能不开战自然是最好的。”

“嘀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这是电话铃声,赵烈文连忙快步转身进屋,易正行却道:“电话比起电报方便多了,什么时候才能象电报一样普及开来?”

“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易知足转身进屋,边走边道:“目前的电话还存在很多技术缺陷,极大的限制了电话的普及,元奇正集中人力进行研究,短则年,长则十年八年也说不定。”

很快,赵烈文拿着电话转身禀报道:“总参谋部燕扬天来电,四日前波斯湾卡塔尔酋长国采珠船集散港多哈港发生大规模暴乱,造成我国公民二百六十多人伤亡,昨日,波斯阿巴斯港也发生类似的排华暴乱,伤亡一百五十多人,恳请大掌柜指示。”

“既定计划不变。”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先攻占阿巴斯港,再灭掉卡塔尔。”

对着电话重复了一遍易知足的命令之后,赵烈文才放下电话,迟疑着道:“阿巴斯港是英国人控制的港口吧?”

易知足点了点头,“英国人在波斯湾控制着四个港口——马斯喀特、阿巴斯、巴林、科威特,遏守霍尔木兹海峡的阿巴斯港最为重要。”

这是要直接挑衅英国人的底线?赵烈文担心的道:“不会直接引发战争?”

“不用担心,在普法战争的战局没有明朗之前,英国人应该不会与我们贸然开战。”易知足缓声道:“当然,我们也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易正行不解的道:“为什么在普法战争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英国人不会贸然与我们开战?”

“原因很简单。”易知足道:“欧洲的局势与英国本土可谓是息息相关,一旦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强权国家,将会对英国本土构成威胁。

目前欧洲各国包括英国在内,实际上都认为这场战争法兰西的赢面更大,英国绝对不希望法兰西继续壮大,一旦普鲁士战败,英国必然会进行干涉,以免法兰西过于强大,称霸欧洲。

南洋主力舰队南下波斯湾,英国若要开战,必须的全力以赴,换句话说,英国现在是左右为难,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均衡欧洲的格局,英国人只能先任由咱们在波斯湾折腾。”

微微点了点头,易正行接着问道:“那卡塔尔是什么情况?”

“卡塔尔不属于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易知足道:“而且卡塔尔所处的半岛位置十分优越,适合我们直接占据。”

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

六十一岁的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一脸疲惫的审视着与北德联邦和法国分别签订的保证比利时中立的协定,在协定中,英吉利也保证不介入普法两国的战争。

普法战争爆发,英吉利只关心自己的核心利益,即保证比利时中立,大半个世纪以来,英吉利对欧洲大陆奉行的都是‘不干涉’的外交政策,英吉利首先要保证不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这是议会内外一致的决定。

实际上他心里也很明白,就算是想干涉,也是有心无力,英国的军队实力并没有象经济那样强大,这一时期,英国的陆军只有十一万,海军也只有六万,相比起动辄三四十万兵力的普鲁士和法兰西,英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普法战争,他实际上更看好普鲁士,从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中普鲁士陆军的表现来看,一点也不逊于号称世界陆军第一的法军,而且在外交方面,普鲁士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法国几乎可以说被完全的孤立了,俾斯麦苦心营造多年才制造出与法国单挑的机会,想来必然是有着极大的把握。

在他看来,普鲁士战胜法国完成统一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德国,既可以遏制俄国的野心,也可以成为抵抗法国的中间力量,是防止拿破仑噩梦重演的最好的安全措施。

而且德国在东方与英国的利益没有冲突,也能成为保护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的力量,从而减少英吉利对法兰西的依赖。

总之,在他看来,普法战争如果普鲁士胜利对于英吉利来说是明显的利大于弊!

当然,战争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尽管普鲁士有着充分的准备,有着必胜的信心,但法兰西世界第一的陆军也不是浪得虚名,一旦战争的天平向法兰西倾斜,英吉利即便是中立,也必须出面斡旋,法兰西的实力国于强大,不仅是对整个欧洲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对英吉利来说也是一个噩梦。

细细审视完两份保护比利时中立的协定,格莱斯顿提起笔来利落的签上自己的名字,随即长松了一口气,秘书这时快步进来呈上一份电报,道:“这是外交大臣格兰维尔勋爵转来的,驻华公使威妥玛从上海发来的电报。”

接国电报一看,格莱斯顿登时坐直了腰,阿富汗在两年前成为清国的藩属国,清军正大规模出兵征伐阿富汗,清国海军主力舰队南下阿拉伯海,目标疑似波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