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亲易知足相信鬼神,易正行并不觉的奇怪,毕竟儒学是相信鬼神存在的,不过,令他奇怪的是,他们自幼出洋求学居然还跟鬼神有关,他的好奇心一下就被勾了起来,两颗黑漆漆的宛如黑水晶一般的瞳仁一瞬不瞬的盯着他。
“子不语怪力乱神。”易知足缓声道:“对于鬼神,当心存敬畏,敬而远之,将你们兄妹自小就送往西洋,主要是为了你们能够顺利的健康的成长。”
见他含糊其辞,易正行连忙追问道:“孩儿等自幼出洋与鬼神有关?”
易知足点了点,缓声道::“你们还小的时候,为父遇上一个龙虎山道士,说你们若不出洋,十不存一必须成人之后才能回国。”
这种鬼话也能信?易正行一阵无语,半晌才道:“我国夭折率向来颇高罢?”
“为父岂能不知道这点?那道士道行高深,令为父不能不信!”说到这里,易知足一笑,“事实也证明,让你们自幼出洋,你们尽皆得以顺利成长。”
话才落音,就听的林美莲在门外禀报道:“大掌柜,任安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易知足说着轻声介绍道:“任安是元奇情报部负责人,情报部是独立机构,直接向我负责,负责国内外的情报收集。”
元奇居然还拥有情报部?易正行惊讶之余脱口而出,“锦衣卫?”
易知足笑道:“没有锦衣卫的权势,只是负责情报收集。”
很快,任安快步进来,见的易正行也在,他略微迟疑了下,才向两人见礼,禀报道:“大掌柜,埃及送来情报,苏伊士运河今年可能会完工通航,截止目前为止,苏伊士运河公司已经花费一千八百万英镑,超出预算两倍有余,估计应该欠了下大量的债务。”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密切关注,试探一下,他们有无出售股份的意愿。”
“属下明白。”任安顿了顿接着道:”沙俄的化学家——彼得堡大学教授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另外,英吉利运送军火的船队抵达科伦坡港。”
易正行听的暗暗心惊,元奇的情报部门有多大?难不成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待的任安告退,他才轻声道:“父亲,元奇的情报机构很庞大?”
易知足笑了笑,不无自豪的道:“世界各国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大事,我都能及时了解。”说着,他站起身来踱了几步,道:“你先跟着赵先生罢,熟悉一下元奇的情况。”
“是。”易正行连忙起身道:“孩儿告退。”
“等等。”易知足缓声道:“转告你大哥,对倭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
一出书房,易正行脸上就流露出压抑不住的兴奋,脚步欢快的出了院子,出的院门不远,老大易正德就从一片花树后绕了出来,笑吟吟的道:“怎么样?我演的还不错吧?”
“非常好!”易正行说着利索的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就一个条件,飞艇建造好了,我要乘坐一次。”
易正德一把抽走银票,笑道“只要你敢坐,别说一次,十次也行。”
“这话可是你自个说的。”易正行笑道:“父亲还让我转告你,对倭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
易正德咂摸了一下才轻声道:“这话倒是有几分哲理。”
上海只是阴冷,京师却是雪花飘飘,恭亲王奕?抱着暖炉坐在四轮马车里观赏着车窗外的雪景,去年返回京师之后,慈安晾了他足足一个月才令其复职,平素里也极少召见他,显然对他还有些怨恨,今天却突然召见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马车在东华门外的石狮子前停下,奕?下的车来跺了跺脚,快步进了宫,对于慈安的冷淡他并不在意,随着推行宪政的步伐越来越快,双方的关系很快就会恢复到以前,让他回京复职就足以说明问题。
到的养心殿外递了牌子,很快就有太监一溜小跑着迎上前来,朗声道:“宣恭亲王觐见。”待的奕?起身,那太监麻利的扎了一个千儿,“奴才请恭亲王安。”奕?一笑随手打赏了一张十元面额的钞票,低声道:“太后心情还好罢?”
那太监眉开眼笑的低声提醒道:“不太好。”
养心殿,东暖阁,慈安脸色阴沉的盘坐在炕上,炕上小几上放着一封电报,电报是僧格林沁从倭国发来的,详细奏报了倭国的情况。
易知足之前恳请朝廷协同出兵伐倭时承诺,平定了倭国,仿效朝鲜例,交由朝廷治理,如今倭国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人口伤亡更是触目惊心,只剩十之一二,却仍然没有收兵的意思,这样的倭国,要来还有什么用?
听的脚步声,她拿起电报下炕在珠帘后坐好,待的奕?进来请安见礼之后,她才缓声道:“六叔在倭国时间不断,与易知足关系也甚是亲密,可知元奇伐倭,为何如此肆无忌惮的杀戮破坏?据哀家所知,元奇垄断对倭贸易每年皆有不菲的收益,为何要自断财路?”
听的是问这事,奕?暗忖还真是问对了人,当即不假思索的道:”回皇太后,元奇不惜自断财路,灭绝倭国,为的是永久的将倭国纳入我大清版图。”
顿了顿,他接着道:“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且初等教育十分普及,倭民识字率高达四五成,不适宜进行同化融合,唯有赶尽杀绝。”
这可真够狠的!慈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本她还以为元奇如此做是不愿意便宜朝廷,现在看来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
赶尽杀绝!如果朝廷与元奇反目,元奇对满族会不会也会赶尽杀绝?慈安不由的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及时的转变了态度,否则满洲可能跟倭国一个下场。
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朝廷促进推行宪政,京师有不少抱怨之声。”
一听这话,奕?就知道她的意图,连忙道:“灭绝倭国之事不宜宣扬。”
慈安不解的道:“为何?”
“灭绝倭国之事若是传扬开去,所有被元奇征伐归附之地皆有可能恐慌。”奕?不急不缓的道:“另则,此举亦有可能备受西洋各国诟病,徒惹非议。元奇对外皆是宣称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灾荒,还有,伐倭之战,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功绩也是不小。”
难怪当初要朝廷协同出兵!慈安脸色有些难看,默然半晌,她才轻声道:“跪安罢。”
听的叫跪安,奕?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当即行礼告退,出的养心殿迎面遇上快步而来的肃顺,他立时放慢了脚步,肃顺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奕?,连忙躬身见礼,奕?摆了摆手,道:“元奇仍然咬着一院制不松口?”
肃顺点了点头,道:“如今舆论偏向一院制,此事很是棘手。”
奕?缓声道:“易国城不是呼吁制定符合大清国情,具有大清特色的宪政制度?既然双方僵持不下,不如变通一下,一院制议员分钦定和民选两种。”
如此变通易知足会同意?肃顺不由的暗自腹诽,略微沉吟,他才道:“如此折中倒也是个法子,恭王不如去电试探一下。”
奕?一笑,“太后应允了再试探不迟,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个事。”
恭送奕?离开,肃顺才哂笑着进了养心殿,进的东暖阁见礼之后,他呈上两份折子道:“这是军机处草拟的《咨议局章程》和《资政院章程》,恭请皇太后过目。”
接过折子,慈安和颜悦色的道:“平身,赐坐。”
究竟是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元奇和朝廷僵持不下,慈安索性不予理会,径直着军机处筹划在各省设立咨议局在京师设立资政院,为实行两院制奠定基础,这《咨议局章程》和《资政院章程》就是为此坐准备。
细细看完两份折子,慈安颇觉满意,沉吟了一阵,她才道:“八百里加急送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