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公立学堂

南明鼎革 蜀州奇侠 1608 字 9个月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科举考试被拖过去,但接下来教育司徐孔徒叫苦连天,推行公立学堂经费不足。

古代施行私塾教育,豪门大户,地方望族,中产之家常常省吃俭用延聘私塾老师教育族中子弟,希望能够识文断字明白事理,期望族中佼佼者能够科举高中广大门楣。

在明朝各地私塾学堂甚多,有的乡(场)常常有十余个私塾老师开馆授课,明显造成资源浪费。

再看看每个学堂,一个私塾老师带着十几个年龄相差悬殊的同学,大家年龄相差悬殊,学识见解完全不同,怎么能够因材施教?

杨麟常常感叹,若像前世那样,在集市建立一个中心小学,在周边各个村里建立小学,如此就可结束私塾教育的历史。

在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义勇军兵入顺庆府,因在地方上强征商赋关赋矿赋所得赋等赋税而被骂成扒皮,为了消除潜在影响,杨麟决定施行分成法。

税赋两成归州县,一成归州府,除了必要的人事开支之外,剩余钱粮用来兴修水利,修路筑桥,用来开办公立学堂。

本来以为这是好事,但潘多拉盒子打开,到现在才发觉这是一个无底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古到今中国人颇为重视教育,现在听说官府补助建立中心学堂,就像前世很多一窝蜂运动一样,地方纷纷响应。

在顺庆府、在潼川州、在巴州、达州等各个地方,地方乡绅带头,官府紧随其后,大家纷纷将一些闲置的庙宇、道观改建为新式学堂,以招揽乡中子弟就学。

短短一年半时间,在川省共建立了一百多所新式公立学堂,在未来更有愈演愈烈趋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可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大事,大家都不敢马虎。

徐孔徒侃侃而谈,一个劲声言地方财政吃惊,希望省府拿出钱粮补助。

这一年下来,虽然知道公立学堂如火如荼展开,但现在听徐孔徒如此一说,杨麟也蛮有兴趣,看着对方笑道:“徐参议,过去常常有人在背后骂我扒皮,说开列商赋关赋矿赋酒赋这些赋税,现在还有人这样骂了吗?”

众人一阵哄堂大笑,徐孔徒摇头道:“大人,过去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包括下官也常常抱怨,认为你得罪地方乡绅。

别的不说,就拿商赋来说,过去集市上那些地痞无赖不是不收,收的也比官府多。

大人将这些民脂民膏全部收上来,然后通过多种途径返还给普通老百姓啊,真的应了这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但现在地方要兴修水利修路筑桥,地方要开办公立学堂,这些都需要钱啊。

大人,这次我们劫了豪格大营,有了钱粮,大人能不能重新调整分成法啊。”

杨麟摇了摇头道:“各位,我虽然穷苦出身,小的时候没有见过什么银两,但自认为不是什么守财奴。

如今鞑子入主中原,占据我南北二京,将来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未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