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呗!
跑得越快越好,让落在后面的人给鳄鱼吃掉,自己就安全了!
可是想跑了也跑不了,前面有五百鞑子骑兵拦路,足足五百骑兵,不少了,他们于道上乱箭射来,并不硬拦,专一阻隔,只待后面的追兵到来,就把锦州军给彻底消灭!
前有阻挡,后有追兵,锦州军上上下下心中一片绝望,师疲,兵将无斗志,为之奈何?
多尔衮追近了!
马上的多尔衮,样貌年轻,长得倒不象他的诸位兄长们那么地凶恶,毕竟他是幼子,在他开始生长的时候,老野猪皮的处境好了许多,不用象诸位兄长那么地奔波,他身材瘦长,留有美髯,唇皮浅浅,显然是个刻薄之人。
见到前方明军停滞,好极了,冲过去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他不由地打马加鞭,骏马狂暴地奔驰,四蹄翻飞,一沾即起,跑出了马尾呈一条线,这是马速极高的表现!
后面的骑兵士气高涨,紧紧跟上,追随着自己的主子,要将明人杀个片甲不留。
但他们惊奇地发现,主子爷的马匹放慢了,怎么回事?
多尔衮敏锐地觉察到前方明军逃跑的速度突然加快了,显然刚才阻截明军的那支北虏兵逃散,让开了大路,这么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照样追杀,只是不那么疯狂。
他的审慎救了他一命,等他快要咬上锦州军的尾巴时,他发现在前方道路侧边的空地与山坡上,一个雄壮的军阵严阵以待!
左良玉率三千陆战队冲前,驱散了阻截锦州军的北虏骑兵后,就守在路侧,放过锦州军,等着与鞑子兵交战。
“好久不见了!我的军刀都饥渴难耐了!”左良玉冷笑道。
他曾在宁远与鞑子交战,之后到了东南亚杀土著,今天再回来见到北虏,出奇地轻松,没感到任何负担!
以前与北虏打的战斗中瞻前顾后,但现在是东南军的天地,永远不会背弃他,不会让他失望!
士兵们是那么的强壮,如此的年轻,他们盼望着痛击敌人,让任何敌人在他们面前都碰得头破血流。
左良玉高举军刀,大喝道:“遇敌必战!”
“遇敌必战!”官兵们齐声高呼。
“有我无敌!”左良玉再喝道。
“有我无敌!”三千人放开喉咙齐吼,他们的声音直冲云霄,让听到的多尔衮为之动容!
“举枪!”
“瞄准!”军官们扯着嗓子叫道。
三千杆火枪被士兵们稳稳地抓在手里放平,等着鞑子兵来,当每一颗子弹射出来的时候,必会使鞑子的家里出现孤儿、眼泪和哭泣!
他们的目光坚定,斗志昂扬,如同猛兽欲袭猎物!
多尔衮调转马头,转身就走!
他怂了!
不可一世的北虏正白旗旗主,率领本部五千精骑,遇见人数比他们还少的三千东南府步兵,结果,大队骑兵划了一个圆圈,就在东南军阵前疾驰而过,落荒而逃!
站在后面高处的祖大寿与何可纲看到了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一幕,北虏精锐骑兵,在押后的东南军火枪兵后面保持着距离,不敢交战,以一种“礼送出境”的方式,仿似崇祯十二年,南下的鞑子兵北归时,大明诸总兵就以这样的方式跟随着。
而东南军比北虏骑兵还要少!
……
军鼓骤起,金旗招展,尘埃高涨,北虏兵激动高呼,竟是酋首黄台吉大驾光临,率大酋济尔哈朗、阿巴泰等赶到海面,会合了多尔衮,正赶上海滩上最后一支东南军火枪兵登船。
他的驻地位于锦州和松山之间,距离并不远,当锦州军一出来突围时,他很快就接到了信息。
起初他并不担心锦州之事,因为放着一个阿济格在那里,乃是北虏的巴图鲁(英雄),他一人横刀立马,足斩明军万人!
但海边发现东南府舰队的消息接踵而来,恐怕是来解锦州之围,他坐不住了,立即召集军马,亲自赶往锦州。
他高度重视锦州,绝不能放过那里的明军。
对于这支明军,要不就是坚决歼灭,要不就是千金市马,招降他们,他更热衷于后者。
北虏大酋多数不懂文墨,但喜欢《三国演义》,常说靠读《三国演义》,黄台吉想仿效诸葛亮七擒孟获,对屡与北虏交战的锦州军擒而不杀,还予以高官厚爵,就是想立个标杆,让明人看到“看哪,一天到晚与我大清作对的锦州军都放过了,还有什么明人会不放过的?”
就此收买人心,可惜他赶到的时候,看到的是锦州军扬帆离开。
望着海面上遮蔽海水的东南舰队,黄台吉久久不语!
阿巴泰与多尔衮不和,在旁边嗖嗖地放冷箭道:“睿亲王,去过一次大明,回来就不敢上阵了,是不是舍不得你的那些金银珠宝和女奴啊!”
多尔衮倒是心平气和地道:“此军足比浑河之战的白杆兵和浙军,须等全军而上,方可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