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筑城

荆楚帝国 贰零肆柒 1615 字 9个月前

“四十日?”项燕不敢相信,可封人纠不像说笑。他又道:“所费几何?”

“城高四丈八尺,一里需浇筑五千平,用料自然与此墙不同。此墙厚不过三寸,大城墙厚当为其两倍,最少要筑七寸。如此,一方需耗混凝土六百楚斤,筑一里需水泥三百吨;钜筋也要加倍,每平耗钜筋六十楚斤,一里需钜筋一百五十吨。仅此两项便要七十五金。”

封人纠对混凝土成本如数家珍,越来越多的试验也让他对混凝土的性质逐渐了解,由此更正了此前一城三千吨水泥的预估。“工费也不少。木模所需人工,每十方需四个工日,五千平需两千个工日;钜筋断、弯、扎,每四百楚斤需一个工日,一百五十吨便要一千五百个工日;

浇筑混凝土一立方需四个工日,七寸厚一立方即六点三平,五千平需工三千两百个工日。另还需沙、石掘、运之人工,一千二百吨需六百个工日;还需城基之人工,一里之城需千个工日。如此筑城一里需耗工八千三百个工日,宽算一万。每工日二十钱,便需二十金。”

“一里要九十五金,五十里便是四千七百多金?”项燕心里终于有了数。他是想用混凝土浇筑项城,可惜四千七百多金不是说拿就拿的出来的。

“然。”封人纠点头,他隐约猜到了项燕想要筑城,因此又道:“然则,底层一丈浇筑混凝土,其上三丈八尺以砖石砌之,耗费最少可减一半,亦不怕秦人以水浸城。”

“真能如此乎?”项燕眼睛一亮,费用减一半便只要两千三百多金,这笔钱项县还是能拿的出来的,不过是一年多一点的岁入罢了。

“不过需筑的慢一些,五十里之城一年方成。”封人纠笑了起来。“上将军若要筑城,鄙人自当优惠,只收五百金,若是赵人、齐人,当不如此。”

“啊!”藤制安全帽下,是封人纠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笑容,讨好中混合着狡黠,像极了后世的包工头,项燕看着他顿觉非常非常陌生。“你竟要帮赵人、齐人筑城?”

“然。”封人纠对此很坦然。“明年起,山海池泽、关税等税不再为大王所有,我乃大王属臣,自要为大王分忧。若水泥产量足够,赵人、齐人既与秦国为敌,当为彼等筑城。筑一大城可得数千金之利,小城亦可得数百金。”

行敖制之后,彼此财政独立,家家心里都有一本帐。人人都在想着怎能挣钱、怎么敛财,以应对越来越残酷的战争。各氏、各县邑把原来属于大府的岁入瓜分了,大府只能自己想办法挣钱。前几日熊荆一直在想怎么挣钱,这次来与封人纠谈了一谈,在对比夯土筑城和混凝土筑城的优劣,顿时发现做工程也很赚钱——

一座周长约十四里的小城,城墙假设高四丈八尺(这样的高度城基宽度需达到20米,城头最少宽5米),那要挖掘一百七十四万立方米泥土,夯筑八十七万立方熟土。每夯筑一立方需十五个工日,夯筑全城需一千三百零五万个工日。

一万人筑城,要四、五年才能筑完,以每个工日十五钱计算,需花费两万金出头,若是夯筑一座周长五十里的都城,光人工就要花费七万两千多金,还不保物料。即便用秦国每日八钱的奴隶筑城,也要花费三万八千多金。

而用混凝土浇筑一座周长五十里的都城,不过五十万个工日,速度也快,包工保料也不到五千金。四十日筑城虽有些夸张,但不计成本(速度太快使得用工分配不当,造成闲置,工人不干活也要拿钱,所以最经济的做法是减慢速度、延长工期,一个月的工程一年完成,以便在这一年内获得新的工程,避免裁员),一定可以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