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相笑了,微侧头瞅着这老东西,“可是,我海盗国也有规矩,为将士者,战刀除死不离身。违者,斩。”
杨球一滞,刚要张嘴再巧言什么。
钟相又冷笑了,“还有哇,你别欺我是农夫出身无知。辽国使节每次进宫都解刀了吗?”
杨球被憋了一下,脸色变了变。
辽使?
还真有几次进宫不解刀的,就那么佩刀大摇大摆上了金殿见皇帝。
那时是辽国强盛,兵威压得宋喘不过气来,逼得宋皇差点儿仓皇迁都逃难。那几次辽使来,别说佩刀上殿对皇帝言词无礼了,怕是当皇帝面当殿杀个把大宋无关紧要的大嘴巴官员,皇帝也不敢动怒报复,朝廷也屁话不敢吱一声
杨球憋住了。钟相却不放过他,又说:“西夏使节也多有佩刀上殿的次数吧?“
”游牧蛮子刀不离身是传统。你宋王朝不也大度而非常理解宽容地允许他们就那么进宫了?”
拍拍胸膛,“他们可以。本使节有何不可以的?”
辽国被我们海盗洗劫了。西夏,干脆连根被我们海盗铲除了。手下败将亡国弱者都能带刀,我这个至强者却不可以?
杨球擅能言语,一向口舌如簧。不能言善辩,不能白话,他也不能讨得皇帝欢心。
但再能白话,这会也被憋住了,无言以对。
关键是宋王朝就是那么懦弱苟且有了不少丧权辱国丢人的前例就摆在那。
事实胜于雄辩。
对强势的海盗,他区区一宦官又能怎么强辩?
强辩了又有什么用?
海盗不理他,想怎么干继续怎么干,他也只能干瞪眼。
他不说话。钟相冷笑道:“你沉默,我就当你是在拒绝罗?”
他对东南郑重拱拱手,“我王的带刀令不可违。本将也不会对我王有任何不敬不遵处。我若违背了刀令,就得死。这却又坚决不让带刀进。这就矛盾了。没法解决。既如此,本使节就只能灰溜溜退走罗。”
他一甩胳膊转身带队而去,“我这几个人带刀不能进。那我回去请示我王带大军一齐带刀来争取好了。”
杨球和把门将一听这个,再见海盗使节走得坚决干脆怕不是装腔作势吓唬人,顿时吓得差点儿尿了。
泥妈的,你带大军来争带刀进宫资格,岂不是要我们的命?
宋王朝被你海盗军灭了,京城破了,皇宫占了,还有什么带刀不带刀进宫的说法?天下都是你们的了,你们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痛快就能怎么干。你们若是觉得宋皇宫太小,比不上盛唐宫的气派,一把火烧了取乐,谁还能不让?
眼见得钟相大步流星转眼就快走到战马前上马就离去了,杨球什么阴险狡诈无知不知死耍小聪明的心思也没有了。拔腿象孝子追不用他孝顺了生气要离开的爹一样拼命奔过去阻拦,抱着钟相的腿不撒手,急得嘴上还带了哭音颤声叫道:“贵使息怒。万望留步啊”
不让带刀入宫自然也就成了屁话的闹剧。
钟相佩战刀大步入宫,哪管传召不传召,根本不按规矩等候宋皇下旨觐见,我的事才是你宋王朝眼前最重要的事,其它任何要务都得先撂一边,也没禁卫真敢强拦他不让擅自入殿,他径直来到了大殿上,看到了高居宝座正强装镇定尊贵气势的新宋皇赵桓,看到了久闻臭名却一直没机会见识到真面目的大大小小诸多奸诈国贼济济一堂。
又一场较量上演了
驿馆因饭菜引起的杀人风波只能无声无息自动平息掉。
后世中国人最深刻理解的强大就是道理,在这个时代照样验证。抗议、谴责都没用。只证明胆虚、软弱、没实力,被欺了只能干受着。叫唤得越频繁越响,越丢人。宋王朝自立国起就从来没真硬起来过,以儒教形象掩饰的苟且妥协已经成为深入骨子里的统治传统,不敢激怒海盗国,所以,死的人白死了,正经的贵客招待餐,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钟相等早料到会是这结果,悠然吃饱喝足了,舒舒服服安然休息了。
邓宗弼等人再生气也只能忍了。
这次直接的面对海盗的强势凶狂,毫无办法,只能忍气吞声,这对自负本领心高气傲的四将的刺激太大,打击不轻。
大宋是真不行了。或许真要亡国了这就是他们本能地体会。
开始苦闷,彷徨
但那些耍花样的奸臣老贼并不觉得丢脸。
他们通过这事已经窥知到海盗此行的意志之坚决、目标也必定很明确。
看来是真麻烦了。怕是不好对付了。
由此也更不敢拖延时间胡弄敷衍。
海盗联军正浩浩荡荡沿江而下呢。越拖,只会越是凶险。万一海盗不耐烦了,顺手就灭了
诸贼都更紧张了,越发紧急聚一起各尽其才努力琢磨商讨如何才能熬过这一关。
如何能不激怒海盗翻脸开战,还能少纳贡甚至不纳贡呢?
他们自负才智,尤其自信口才,此时还存有幻想,想以低头认小象对辽国那样每年纳贡的形式满足海盗的虚荣体面,获得喘息时间还在做梦。
第二天,新皇赵桓在众臣建议下就惊惶地赶紧召见海盗使节。
心里明明吓得要死,但面上镇定,似乎很有大国的尊颜体面和底气,钟相一行到京城,住在驿馆,从始至终也没宋朝廷有实权的分量足够重的高官显爵出面迎接欢宴什么的,连正当其责的礼部要员都无一露面,只有个小官点头哈腰忙活。
这仍是在欺海盗国统治者都是卑贱者不懂两国交往应该得到的隆重礼仪程序。
礼部尚书是此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儒,而且出身清贵,自有股子清高傲慢劲,骨子里发散着大才我辈读书人的优越感。
他私下里就对部下不屑地说过:“一群下贱盗贼而已,字怕是都不识几个,他们懂什么?”
轻贱他,失礼对待他,他也不知。他们(海盗)根本就不懂礼仪之中的那些弯弯绕绕的道道。吹吹打打,迎接的人多点,搞得场面足够热闹点,就象贱民所熟悉喜欢的迎亲场面一样,他们就必定会以为这就是最隆重的接待仪式了。
就是这心态。
礼部尚书的态度自然得到属下的一片马屁符合、喝彩、赞叹。
“还是老大人知多,才高,稍使手段就能耍得海贼吃了亏还当是沾了上风得了体面。”
“治国,主持国与国之间的大事,还得是老大人这样的大德大才读书人才可。国家万万缺不得您老。”
诸如此类的马屁话。
礼部尚书听着也极顺耳而满意。
部下却不知他们的老大在心里还有不能宣之于口的话没对他们说:“哼,海盗啊海盗,老夫这样的国之栋梁大儒,你们居然视而不见,不稀得要?我堂堂大德大才的当代大儒,在你们眼里居然是等同于地痞罪犯恶棍的坏蛋。这真是有眼无珠,岂有此理!哼!缺了老夫这样的懂我中华文明大礼仪道道的大儒,你海盗国知道怎么搞排场、怎么建立一个国家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宏大庄严威仪气派、怎么让臣民打心底敬畏你们建国称帝封后、立太子、祭祖、祭神、国与国交往仪式都是贱民乡巴佬那一套,丢人现眼去吧以汉民为主立国,居然敢抛弃大儒?那等于抛弃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这老朽心里憋着气怀着大恨呐,也有借机引起海盗对他重视的小盘算,所以就在接待礼仪程序上搞鬼,变相教训海盗使节,出口憋得难受的恶气,也怀着不少期待
他在等此次事后海盗意识到他的重要性,为弥补不足在以后会设法来请他去海盗国居高位享受应得的地位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