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窦仪的弟弟

大宋第一公子 九天枫 1275 字 9个月前

当时,赵匡胤率军攻克滁州,世宗派窦仪去封存登记当地府库中的财产(。因为众将士攻克城池有功,赵匡胤就准备派人到府库中取出一部分绢帛分给大家,以示奖赏。

应该说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正常举动,就算柴荣知道也不会说什么,但窦仪却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认为府库财产已经进行登记,就成了国家财产,没有朝廷诏令批准,谁也不能擅自动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这位高度负责的官员,在赵匡胤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人才是忠臣,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还没有忘记这段经历,他倒不是对窦仪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而是更加理解了窦仪当时的举动,这样服从皇命,忠于职守的臣子,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吗?

于是,赵匡胤再次启用了这位老相识,让他再入翰林担任翰林学士。

能在两朝而且是两个不同朝代两入翰林,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也十分风光,一时被传为佳话,充分体现了窦仪的非凡才华和皇帝对他的特别器重。

非但如此,每当赵匡胤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忍不住向身边的大臣们称赞窦仪清持有操守的国人品格,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窦仪的赞赏,甚至流露出拜他为相的想法。

“是呀,他正是窦仪大人的弟弟,在现在还在传颂窦仪大人的一件事,那就是帮助当今的官家改年号的事迹。”

上官青云看样子对窦仪也十分的崇拜,也知道他的一些事情。

改年号?

这件事有意思了,赵承嗣记得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件事。

乾德三年的某一天,赵匡胤突然召集朝廷宰相赵普等几位重要大臣,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遇到的一件怪事,让诸位大臣解答。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赵匡胤无意发现了一面铜镜,让他吃了一惊:这面铜镜铸造精美,款式新颖,唯一的美中不足是似乎在款识上出了点差错,因为镜子的背后镌刻着“乾德四年铸”的字样。

赵匡胤十分纳罕,现在不才乾德三年吗?怎么会出现乾德四年铸造的镜子,莫非是铸造的工匠一时马虎,搞错了年份,让这个镜子提前早产了?但转念一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家应该知道,宋代的数字可不是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数字“一二三四”,多一笔少一画的很容易写错,那时的数字都是繁体字,从壹到拾,每个数字的字形都有着很大差别,再糊涂的工匠也绝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其中原委,赵匡胤反而是越想越带劲,干脆召集了赵普等人前来询问,结果诸位大臣见了镜子,也面面相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