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私心,但也是秉持公心,哪有国家只重视军事而一再忽视民生的?
只有军事实力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甚至会给后续者造成错误的价值观。
到了接手基业的第二代,他们认为自己接手的是一个牛逼到不行的基业。
国家看着版图那么的大,军事实力又是那么的强。
吾不屌,谁屌?!
觉得自己屌,膨胀成了必然,会觉得全部的人都是傻逼,只有自己才是聪明人。
自小又养成了宇宙该围绕自己旋转的想法,哪怕没有胡作非为也会迫不及待想要超越第一代,然后基本上就是坏菜了。
二世而亡的例子最为出名的只有两个,可是自古以来二世而亡的可真不少,只是除了秦二世和隋二世之外都不怎么出名罢了。
一般会二世而亡,离不开第一代创业者留下隐患,第二代没有发觉那些隐患或是想要剪除隐患玩脱了。
聪明的第一代在培养或者挑选继承者的时候,第一选择要求不是继承者甚屌,相反会挑选中庸之辈。
以二世而又强盛者,唯有李二一个例子,但李二其实也不是完全的第二代,打江山的时候李二就在出力,还是一个很屌的创业参与者。
第一代怕的就是继承者觉得自己甚屌,迫不及待要解决隐患,要是能力高超也就解决了,但实事无数次证明自己觉得有把握并不是真正能将事情办成。
守成的继承人才会是第一代优先挑选的对象,第二代是一个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角色,要能按捺得住,明白持有大义名份的重要性,慢慢去牵制和消磨不稳定因素,等待自己家是天下统治者的观念成为一种自然而然,江山也就稳了。
刘彦完全明白了以纪昌为首一些人的出发点和想法,就是纪昌等人压不住军方。他今天不会立刻拍板,但决定往后立场应该往文官集团那一边移动一下,也真的是应该让国家能够用两条腿来走路。
第一代人能开创基业自然是很牛逼,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牛逼到可以肆无忌惮,起码应该考虑为子孙后代夯实地基。
刘彦自然是了解纪昌的想法,并且认为纪昌的想法很正确,开口定下基调:“丞相可有章程?”
纪昌立刻就是精神一振。
这是刘彦首次表态,认为的确应该重视一下民政。
“如今对于各地结寨已经解决,百姓配合安置。”纪昌又讲了一些过去取得的成果,后面着重说:“丁口有户籍,收入有记录,臣以为可由点到面。”
也就是一开始不全面搞,抓紧一些需要立刻处理的,再缓缓地铺开?
“大汉建国道,道路沿途新兴城镇甚多。”纪昌不得不介绍近期的新发展,讲了一下人口又在自行集中化:“此有利,却也有害。”
汉国现在的地盘很大,大到无人区有些多,真要解决民政,怎么去合理进行人口分布,就是最优先需要解决的事情。
刘彦一听到这个立刻来了很大的兴趣,之前已经证明强制迁移人口会遭到抵制,可是随后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
现在的情况远远要好于以往,以前不能干的事情现在却是可以干。
很多时候,一些正确的事情却不一定是排在要做的第一序列,刘彦之前也知道应该重视民生,可之前周边的环境并不允许国家安生。
忽略掉民生优先对付外敌这件事情也就刘彦能干,那是因为他有一个系统。
系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暴兵,可以无损耗地转运一些辎重,仅是这两项就足够刘彦有信心不怕国内动荡和继续对外用兵。
刘彦光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汉家旧土,民不聊生这个说法还算是轻了,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民生,零零碎碎的割地自治是普遍现象。
乡子结寨,家族结寨,豪强建立坞堡,没有打出什么国家旗号,可就是自治状态,官府连管都管不了,谈什么民政?